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第三人生」的美好想像 當一隻「侯鳥」long stay
退休就退休,為何要特別提倡什麼「第三人生運動」?原來是我們對於「第三人生」的想像太少、準備太晚、規劃太粗糙,以致於無法好好享受這段人生的黃金歲月,善用老天爺給的大禮。
同學提案的 long stay,就是第三人生的想像之一,這種生活方式像是「候鳥」,一段時期住在渡冬地,一段時期回到原生地。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0/14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孤單終老,是可以避免的 《明天別再來敲門》教你把芳鄰變親人
歐弗原本的人生結局,可能是放在報紙社會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標題會這麼寫著:「獨居老人自盡,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但是他先改變了自己的人際關係,進而改變了悲哀的結局。
他離世時一點都不孤單,雖然沒有親人環繞,卻有許多像是親人般的鄰居們為他送行。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10/07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避免失智長者變成被騙的肥羊 4 種方法幫助守護財產
因此,幫失智長輩守住財產,確保失智長輩的財產能用在長輩自己身上,就變得刻不容緩。
因為失智長輩不只要防外人、也要防親人,有很多失智案例是,沒等到財產變遺產,爭奪戰就提前開打了。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9/29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近7成長者,其實最想與子女同住-5種同住模式,需要提早規劃
老後最想與兒女同住,在財務面就要有長期規劃,除非原本的房子有多餘空間,可以容納成人後的子女繼續居住,否則就要用兩代、甚至三代同住的角度提早思考。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9/22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老人坐著輪椅進去,走著出來」神奇的「中期照護」讓人生可以重來
只見當時是坐著輪椅進去的老人,照護結束後竟然能夠走著出來。
坐著輪椅,表示人生可能要進入長期照護的階段;走著出院,表示不會是家人與社會的負擔。
這麼神奇的照護,又稱為「中期照護」、「急性後期照護」。網路影片提供者是台北榮總,當我得知北榮要舉辦「中期照護課程」時,趕緊搶著報名基礎課。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9/12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誰會騙走我的錢?8種方法,遠離詐騙集團、婚姻騙子、金融圈套
很多阿公阿嬤的「老朋友」是地下電台主持人,這些主持人很懂得老人心理,也經常提供一些養生方法,博取老人家信任,接著就是促銷可以「顧筋骨」、「顧目睭」、「清血路」等等的食品或藥品。
想避免老人受騙又傷身的話,最好要注意老人經常收聽的電台內容,如果過度強調療效,又沒有衛福部許可證號等,主動檢舉!會是保護老人的有效方法。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9/10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了想跟好友住,到底行不行?未來同居新選擇
可以邀約未來可能共住的老友們,先安排一趟自助旅行,因為自助旅行最能透露出彼此的個性、習慣、價值觀、偏好等。跟團有人伺候,要看一個人的習性不準,不少旅伴的友情,是在自助旅行的中途、或是結束時決定喊ㄘㄟˋ的。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9/02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怕年金破產嗎?現在磨練三所長,不怕退休後老窮
「退休年金大戰」中,我思考的是,為什麼會爭得這麼激烈?如果退休後,只靠這份年金吃到老,當然不願意少領、晚領,這是天性,無可厚非。
但如果退休後多了一些選項,像是退而不休,或是活到老、做到老、賺到老,那麼對於退休年金的倚賴與爭奪,是不是可以降低一些?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8/25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老人共餐」防失智、防失能,吃飯不要配電視,現在就走出門
根據統計,獨居老人的失智風險,比跟家人同住的老人來得高。就算與家人同住,白天家人上班上課,老人的中餐,也只能配著電視獨食。如果參加共餐,共餐的歡樂氣氛,有助於促進食慾和營養吸收。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8/17

新聞政策
【朱國鳳專欄】還在高唱「單身好」嗎?錯誤的「愛自己」和五種不利因素,讓你超容易變成下流老人
本文目的不是鼓吹一定要有伴侶、或是一定要結婚,而是從財務的角度提醒單身族的種種不利,如果提早意識現實,提早做好準備,再喊「單身萬歲」,心裡會比較踏實些。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8/12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五年級女性的養老學 拒絕做長照的高危險份子
從網友的回應,確實反映出部分女性疏於老後照護風險的防範,前篇主要目的是提醒姊姊妹妹們,一定要開始注意到自身老後的高風險,簡單歸納前篇重點就是,退得早+準備少+體力弱+餘命長=老後照護的高風險。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8/01

樂活養生
【朱國鳳專欄】怎麼買房?人生不能只剩一輛車,想要在宅養老,要如何提前準備?(上)
在宅養老需要「提前」思考的幾個重點,這可比選購老人住宅裡的設備,來得更重要,否則就算擁有一間房,也不表示能夠順利的在宅養老。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