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鼻胃管

共有 52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照顧臥床家人 我們需要知道的事情(上)
本篇將針對長期臥長的患者可能會遇到的照顧問題,以及相關輔具的介紹,幫助照顧者在照顧臥床病人時能有更有力的協助!
護理師 愛琳
2020/08/16
樂活養生
找回吃的幸福感 營養師伴媽媽練吞嚥2年
朋友勸謝惠敏放棄,但她認為「和家人吃飯是最幸福的事,若不努力就真的不能吃了」,只是兼顧安全和幸福感實屬不易,「我會再嘗試看看」。
元氣網
2020/06/19
長期照護
當我被約束2小時之後,我覺得我「不是人」......談談約束會帶來的身心壓力
儘管身體輕鬆了,我的心情卻開心不起來。我想到我年輕時照顧過的病人,他們有沒有被約束過?我有很認真地看待給他們的約束嗎?我有用盡一切努力讓他們不要被約束嗎?
朱為民 醫師
2020/06/14
心靈加油站
照顧日子漸漸沒了朋友 全繞著媽媽打轉-《陪你到最後,安寧護理師的生命教育課:春落下的幸福時光》
小兒子說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長期照顧者,這幾年深居簡出的日子身邊漸漸沒了朋友,生活只繞著「照顧好媽媽」這件事情在打轉。
四塊玉文創
2020/05/11
新聞政策
長照扣除額明年可申報、健保署已研究提高鼻胃管相關給付、新竹再添庭照顧者服務據點12/02【新聞彙整】
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鼻胃管被過度長期依賴的現況逐漸受到社會關注。專家指出,其實很大部分的鼻胃管都是未經評估就裝上的,原因與醫療團隊對吞嚥議題不熟悉、人力不足、給付不足、專業分工不明確都有關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12/02
心靈加油站
拒絕被綑綁的老年!陳秀丹醫師:安詳、平順離去,是很大的福報
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
早安健康
2019/04/26
病症知識
必學!重症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
雖然相較鼻胃管,胃造口聽起來對患者負擔較小,台灣目前使用率卻不高,蘇一峰醫師提及,原因在於錯誤迷思。許多人聽到「胃要打一個洞」,心裡就難以接受,因此傳統鼻胃管仍然是多數人的選擇。
早安健康
2019/04/23
心靈加油站
當家屬堅持放鼻胃管,為愛受苦的病人-《因死而生》
如果,這是他離世之前能為太太做的最後一件事,那麼便承受吧!身體的虛弱並不影響末期病人意志的強度,但是當意志繳械的時候,我們為他所共同捍衛的堅持,忽然都變得毫無所依了。
寶瓶文化
2019/04/11
社會資源
繼續治療的意義是?爲什麼拔掉呼吸器會被當作「謀殺」?-《二十一世紀生死課》
一方面凱倫生活品質很糟,過得簡直不像個人。她得靠機器幫她呼吸,得用人工方式攝取營養,但即使如此,她還是只剩七十磅重。此外,當時根本沒有技術或治療能幫她恢復任何功能。繼續讓她接受這些「治療」有什麼意義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3/04
新聞政策
2019《病人自主權利法》臺灣人可決定自己怎麼死、全台20處遊樂區老人票10元8/17【新聞彙整】
保障末期病人的善終權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協助許多家庭與病人達成善終的願望,而伴隨著更多非末期重症病人的需要,《病人自主權利法》於2015年底立法院通過,並於2019年初實施。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8/17
心靈加油站
對於死亡,我有主導權:拔掉鼻胃管的年輕人-《病床上的選擇權》
當晚,在幾位家人的見證下,他簽署了預立醫囑的文件,指明自己不希望在病情到達末期時,接受心肺復甦術或插管。這份文件上只列明病人不接受心肺復甦術或插管,病人可自行填寫其他自己不欲接受的醫療處置。
寶瓶文化
2018/08/12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鼻胃管「並不該死」,成功的整合照護,3個月「拔管」成功
目前政府的長照體系中,其實也有包括居家照顧、復能照護、居家護理訪視、營養照護、進食與吞嚥照護等資源。但是如果沒有一個「照護管理師」、或是「照管經理」(care manager),去扮演統籌窗口,這些專業資源猶如存在「平行時空」,無法自動連結。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7/16
1 2 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