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新聞政策
台大洗腎接錯管 醫策會:絕非單一事件
臺大這次管路錯置絕非單一事件,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網站在「2016年台灣病人安全通報係年度報告」中,顯示該年度全國醫院所通報的管路事件多達10,012件,共造成18人死亡。
健康傳媒
2018/06/30

病症知識
爸爸的中風快復原了,卻開始插鼻胃管、用約束帶 ......「低血鈉」造成永久遺憾
為什麼鈉離子過低,會造成腦部這麼大的傷害?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兼任醫師尹居浩說,很可能是因為鈉離子不足引起「腦幹去髓鞘病變」造成腦水腫,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07

病症知識
吞嚥訓練、減憂鬱 揮別鼻胃管進食
從小生病時,會受到大家關注,表現越虛弱關注就越多,使人喜好病懨懨,不利於復健或療癒。抑鬱導致身體活動大量減少、體能下降,吞嚥能力亦然;抑鬱又導致睡眠障礙,服用抗憂鬱藥物及鎮定劑,更使吞嚥功能雪上加霜。
Uho優活健康網
2018/05/01

社會資源
南臺的朋友有福了!成大醫院開印尼語衛教班 讓外籍看護學習照顧技巧
根據勞動部之勞動統計月報顯示,社福外籍勞工約25萬人,其中有近20萬人為印尼籍,可見我國對外籍看護工依賴度非常高。但許多照顧家庭,卻常因為語言隔閡,而造成溝通障礙,間接影響了照護品質。有鑑於此,成大醫院配合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並積極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4/20

社會資源
不懂照顧技巧怎麼辦?可申請「照顧實務指導員服務」到府指導
由衛生福利部積極推動的「照顧實務指導員計畫」,由經過專業訓練的照顧實務指導員到宅指導,讓家庭照顧者能夠學習如何正確協助失能者翻身、移位、肢體關節運動等身體照顧技巧;也提供關懷訪視及諮詢服務,適時協助連結正式與非正式的照顧服務資源。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4/18

長期照護
【照顧技巧】鼻胃管的管灌餵食與護理(內有影音)
你有鼻胃管灌食的相關疑問嗎?台中慈濟醫院護理部與樹人醫專康健資訊網等等,製作了「鼻胃管管灌餵食與護理」等衛教影片,給有需求的病人家屬、照顧者。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30

病症知識
吞嚥訓練很重要!長照2.0中,你需要了解的居家服務
發生吞嚥困難時,要求助醫師、語言治療師,確診後轉介居家復健服務;而帶著鼻胃管回到家中生活的中風長者,也請尋求「照護專員」媒合居家復健,趕快訓練由口安全吞嚥,才能移除掉惱人的鼻胃管,進而降低感染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語言治療師 梁英男
2018/03/23

新聞政策
長照法設機構免營業稅、高齡患者症候群、長輩陪聊機器人、視力影響失智症、老後貧窮1/26【新聞彙整】
春節將至,過去部分長照服務提供者要求春節照顧費,或是突然中斷服務、向家屬推銷產品、收受紅包等,未來可由定型化契約進行規範。曾經同時照顧三位家人的照顧者黃秋堇指出,她使用居家服務七年期間,曾遇過突然漲價狀況,雖漲幅有限,但對長照家庭仍是負擔,「有契約規範,我比較安心。」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26

樂活養生
進食不再怕嗆到 你有聽過吞嚥健康操嗎?
老年肌少使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影響吞嚥相關肌群功能,造成進食、吃藥易卡住,或喝水因流速快,呼吸道來不及關閉而嗆到。經評估後,若還能自我進食,可透過吞嚥相關復健提升功能,而非使用鼻胃管進食,以免讓長者的吞嚥功能退步。
元氣網
2018/01/24

長期照護
長輩吞嚥困難只能靠「一根管子」?梁英男:讓長者重新用嘴吃飯吧!語言治療師應回歸居家復健
中風患者在醫院有語言治療師,可以協助進行吞嚥訓練,但回到家後的居家復健,卻沒有吞嚥訓練可以選擇。您是否好奇,臺灣明明有廣大的吞嚥訓練需求,但為什麼沒有法定的吞嚥訓練服務及語言治療師的出現呢?
語言治療師 梁英男
2018/01/02

長期照護
快臨終了,為什麼還要叫救護車?生前預囑的重要性-《2025長照危機》
全國在宅療養支援診所聯絡組祕書長太田秀樹醫生(62歲)指出:「重點在於患者要和家屬、醫生、護理師、照護員們多方討論,事先整合好彼此的意見。尤其不少親戚平時關係疏遠,到了這種時候卻突然冒出來抱怨說『為什麼不叫救護車』,所以必須盡量把家人親戚都找來,加以研議才行。」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樂活養生
「我愛你,我讓你好死」 破除9迷思 讓病人安寧謝幕
醫改會研究員辜智芬表示,國人對安寧醫療存有許多迷思與誤解,使很多末期病人被「一路救到掛」,無法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目前健保提供的安寧緩和服務,除了入住安寧病房或由安寧團隊到原本病房提供服務,還有居家安寧及社區安寧服務,幫助病人在生命末期回到家中,仍可獲得安寧團隊協助,達成在地善終心願。
元氣網
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