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血管疾病

共有 136 則相關文章

樂活養生
脂肪肝、B肝都因腸子不健康?高麗菜、火龍果養腸最佳
德國與台灣大學兩項個別的研究,說明了腸道菌相失衡對B型肝炎的影響。前者說明了,當實驗用的小鼠腸道發炎,益生菌數量減少,壞菌數量上升,肝臟也嚴重發炎。
早安健康
2018/09/30
新聞政策
即日起禁用不完全氫化油 杜絕人工反式脂肪
「不完全氫化」油多用在蛋糕、麵包、酥皮等加工食品,現在新制上路,就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減少肥胖、脂肪肝等健康危害。
健康傳媒
2018/08/03
病症知識
沒有B、C肝 年逾60也要做腹部超音波
黃秀芬醫師說,這些無B、C肝炎而罹患肝癌的病例有四成以上超過71歲,所以建議無論有無B、C肝炎,年過60歲就應該進行腹部超音波了解肝臟健康,也可以及早發現各種腹部病變。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5
樂活養生
吃香蕉對骨頭不好? 營養師推健康新「蕉」點
「吃香蕉對骨頭不好」的說法,蘇秀悅表示,主因是香蕉中的磷、鉀、糖等元素,遭誤傳會影響骨頭中的鈣吸收或造成神經肌肉失調,但上述說法沒有醫學根據,且香蕉中的磷、鉀、糖等含量,還不足以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
健康傳媒
2018/06/30
病症知識
不要輕忽聽力障礙 研究顯示「失智風險」恐增2~5倍
不少文獻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大腦聽覺中樞退化,接收到的刺激減少,因此影響活動力、溝通力與認知能力,同時也易合併情緒問題,這些因子皆可能間接提升失智風險。
元氣網
2018/06/27
病症知識
106年十大死因,癌症仍具首位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1,993人,占總死亡人數76.8%。其中男性為10萬1,686人,是為女性7萬171人的1.4倍。在年齡上,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事故傷害居前二位; 45歲以上,則以慢性疾病的癌症與心臟疾病為死因前二位。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6/22
樂活養生
黑木耳助減重、控血糖膽固醇,每天10克還護心防血栓!
營養師劉怡里曾於著作中引述研究指出,每天食用5~10克黑木耳,就有助於保養心血管、防止血栓。雖然一般而言,黑木耳的食用量可能遠不及其他食材,仍是平常作為配菜、小菜的最佳選擇。
早安健康
2018/06/20
長期照護
【愛長照工作坊】長輩跌倒骨折一年致死率50% 你一定要知道的衛浴防跌輔具
家裡的環境相對於外面,真的比較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家」反而是最常被忽略的「跌倒」高風險區。尤其「浴室、廁所、客廳」因為地板濕滑、容易堆積雜物等等,是潛藏最多跌倒因子的三大地雷區。
卡羅
2018/06/20
病症知識
以為控制好癌症,命運卻用另一種方式,帶走摯愛的生命-被忽視的血小板低下
臺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少,為了避免血小板作用太強,血液結塊會阻塞心血管、腦血管,患者都有在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也因此,大家可能不太會注意到它的數值高低,但是血小板不足時,可是會發生致命的出血危機。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13
樂活養生
紀政半年瘦20公斤、尿失禁也改善...就靠這1件事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指出,18歲以上的成年人及老年人,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每次持續10分鐘以上;對於忙碌或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不失為入門準則。
早安健康
2018/06/11
樂活養生
「我該配什麼健檢套餐?」台大名醫這樣建議
各醫院製作精美的健檢手冊,看在一般民眾眼裡宛如有字天書,一堆不熟悉的名稱與檢查,我到底該做哪些?
幸福熟齡
2018/05/15
樂活養生
吞胃藥竟讓胃酸不足,還會導致骨質疏鬆、失眠?
常吃胃藥造成胃酸不足,人體的消化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消化不良,營養就難以吸收,明明吃飽了,身體卻處於營養不足的「隱性饑餓」狀態,失眠、貧血、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就會接踵而來;食物因為分解得不夠徹底,大分子結構刺激腸道發炎,還會形成腸漏症,進一步造成各種過敏症狀。
早安健康
2018/05/03
6 7 8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