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失智聲音特輯6】照顧者,請一定要把自己照顧好!
張曼娟叮嚀同樣身為照顧者的你「大齡兒女照顧年老父母,不是過渡時期,不能拚了命的硬撐。
Classical FM97.7古典音樂台
2021/11/05

長期照護
聘僱外籍看護的必備文件-巴氏量表,如何申請?
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是一個由醫療團隊來評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評估量表。透過量表的鑑定,來了解患者需要給予什麼醫療照顧及確認是否符合申請外籍看護。
劉德容
2021/04/28

新聞政策
93家癌症醫院提供即時緩和療護、新竹縣推動「減少機構住民至醫療機構就醫方案」 04/12【新聞彙整】
將安寧的概念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也就是癌症進入晚期,即早啟動緩和療護的照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4/16

社會資源
身為長照人員 你一定要知道的長照小卡&繼續教育課程
根據《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認證繼續教育及登錄辦法》,長照人員向政府申請長照人員認證後,會獲得一張長照人員認證證明。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3/05

長期照護
想要快樂老、在地老化到底行不行?看日本長照怎麼做
日本及台灣皆為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國家,,期待透過此次日本長照參訪,了解日本如何提供老人健康促進與長期照顧服務,汲取其優良的長照經驗,引進國內做為高齡友善環境服務之借鏡,建構「安全、充實、尊嚴、快樂」的核心價值,讓長者獲致溫馨的頤養生活為目標,維護老人權益。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4/04

病症知識
看得見、摸不到:班森症候群-《松鼠之家:失智症大地》
班森症候群病人大腦中作怪的病變通常也是引起阿茲海默症的病理變化,尤其是涉及眼手協調的動作或知覺,這個功能受損,病人多半無法閱讀,但卻可以寫字,到後來,也無法辨認地標與路景、而以迷路收場。
遠流出版社
2018/03/19

新聞政策
「照服員薪水3萬元若太少,就當做功德?」家總呼籲院長親自做看看
賴院長先前公開表示,照服員薪水少可當作功德的言論引不不小反彈,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秘書長,陳景寧就建議賴院長應該做「一日工作體驗」,親自體會照服員的工作窘境。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2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專訪「自立支援照顧」引進人林金立-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養老院不再是有去無回的流放
過去很多養護機構,被形容成有去無回的「老人墳墓」。一張挨著一張的床上,躺著的都是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有的手腳還被約束帶綁在床緣的欄杆上,老人家臉上充滿著恐懼。而同仁仁愛之家的董事長林金立,為了打破一班養老院的約束,引進日本的自力支援照顧,重啟老人家的自理能力,打造一間沒有束縛充滿溫暖陪伴的養老院。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7/12/07

長期照護
【感人影音】「我不想要永遠躺在床上……」媽媽別哭,穿上復健褲,重新站起來-《媽媽的歌》
在傳統的觀念中,許多人以為照顧長輩,就是要他好好休息。但其實「休息得太久、保護得太好」,有時也在無形中剝奪了他活動身體的機會,反而容易造成老人家行動力的下降,甚至讓老人家產生「自己什麼都不會了」的無能感……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17/12/06

長期照護
平時就該和父母討論:是否接受維生醫療?-《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所謂的維生醫療指的是不治癒疾病,而是以延長壽命為目的的醫療行為。決定結束生命的方式是沉重的責任。但如果是父母自己的決定,子女執行時也能心安理得。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長期照護
當父母老了,陪父母一起上醫院、替父母與醫師溝通的六個重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如果父母固定去某家醫院看病,可以陪他們一起接受問診,這麼做也能讓醫生知道,病人的子女很關心父母的健康與身體狀況。我們總覺得「醫生是了不起的人」、「醫生說的話不會錯」,但醫病關係應該是對等的,如果有問題就要問到懂,不要自己亂猜。讓醫生覺得你是關心自己身體的積極患者很重要。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

心靈加油站
如果不想抱有遺憾,請詢問父母想在何處迎接生命的終點-《在告別中學會更愛父母》
當你與父母處不好的時候,請你回想一下自己對父母的態度是否太過強硬?有沒有強迫他們接受自己的說法?但這不是子女應該決定的事情,應該去問問父母意願。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