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少子化

共有 35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手足情深,為何拖累人生?這三種狀況,手足容易從「靠山」變成「風險」(上)
手足爭產風險,自古有之,為何近年來,從日本到臺灣,都開始意識到所謂的「手足風險」?都認為應該要正式面對風險,並且積極建立所謂的「新手足關係」?我認為現在的中年手足們,應該要用兩種身分去思考所謂的「手足風險」,第一種身分是為人父母,第二種身分是為人手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2/26
長期照護
【朱國鳳專欄】手足情深,為何拖累人生?這三種狀況,手足最容易從「靠山」變成「風險」(下)
家人之間平常並沒有培養良善溝通的機制或習慣,一旦遭逢變故,倉促之下或是意氣的決策,往往是最糟的決策。譬如直接送去老人院,或是要求經濟弱勢的單身手足辭職照顧,不管是對於「被照顧者」、或是「照顧者」,都可能帶來傷害。
前資深媒體人 朱國鳳
2018/02/26
新聞政策
長照機構安全體檢團、健保藥物給付中風最多、彰化老人文康休閒車、照顧小幫手「愛將」2/16【新聞彙整】
健保署統計2017年健保給付藥品排行榜,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的保栓通類首次登上健保醫療支出冠軍,全年度年申報金額超過24億元,第二名是治療高血脂的冠脂妥。在前20名藥物中,與慢性三高疾病有關的藥物,占了11名。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2/16
長期照護
會「讀心術」的AI公寓、載你出遊的看護機器人、還能預知死期?AI智慧將顛覆你對老年的想像
現代人越生越少,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全世界的長照都同樣面臨「照顧人手不足」的困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豐田汽車,宣布要在2019年開始販售家用型照顧機器人HSR。他可以協助老人搬重物、拿東西,未來更打算進階到自動駕駛,開啟長照人力的另一種選擇。
卡羅
2018/01/25
新聞政策
職災復建「工作強化中心」、屏縣獨居老人分級服務、南投失智共照、成人尿布銷量超嬰兒1/12【新聞彙整】
失智照護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議題,失智患者的家屬除了自行照護,有需要一定要尋求社會資源的協助,別忘了照顧自己!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1/12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照顧現在的老人就是照顧未來的自己,六個你我都可以提供的暖心支持
臺灣想成為銀髮樂園,來自整個社會的支持力是不可少的。不妨就從自己及家庭開始做起,比如:天冷了提醒長輩多加件衣服、注意他們的身體變化等等。整個國家對老人越友善,也是對自己未來老後的投資。
王竹語
2017/12/31
樂活養生
中年失業的危機:找不到符合收入的工作,不小心就會陷入老後窮的流沙-《人生中場拉警報!》
中年失業的問題還不只找不到工作,這些人往往身上還揹著房貸與子女教養花費,壓得許多人喘不過氣來,若再加上父母奉養或老後照顧,經濟壓力就更加沉重了。
三民書局
2017/12/25
樂活養生
別再問多少錢才能安穩退休?應該從「實際收入」規劃老後生活-《人生中場拉警報!》
退休花銷沒有單一標準答案,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可否在進入熟年期時還能創造持續性收入、現在的工作收入能否持續穩定攀升、有無強韌的社會安全網,都會影響熟年期的現金與資產準備狀況。因此,應該從目前的工作及收入,規劃合理且符合自己需求的退休規劃。
三民書局
2017/12/25
樂活養生
還不起的債務、難以翻轉的階級複製,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青年世代何去從?-《人生中場拉警報!》
臺灣的青年世代必須面對的不光是低薪與非典型就業,還要承擔個人及國家的債務。以臺灣而言,受薪階級承擔了國家總稅負七十三%,稅金都是勞動人口繳納,資本利得以及企業所占的部分相當低。說穿了就是,國家的債務要由普通老百姓來償還,特別是將來還在工作的青年世代。
三民書局
2017/12/25
樂活養生
我的晚年我做主!不靠孫兒,這些英國熟女們打造出自己的「慢活俱樂部」
在英國最近有了一個為 50 歲以上熟齡單身女性量身打造的「共居社區」New Ground,以 Co-housing 的概念,讓這些婆婆媽媽們住在一起互相照顧。「共居」的形式並不是與世隔絕的養老院或安養中心,因為社區的宗旨是以能夠「獨立自理」並能「互助共享」為概念,讓熟齡女性們能快樂、自由的享受老年生活。
女子學
2017/12/25
病症知識
復健路上助你邁開「雙腿之力」復健機器人讓人更快達成行走目標
台北醫學大學的下肢復健機器人主要透過懸吊裝置系統來支撐患者部份體重,使患者有安全的行走環境,再利用外骨骼輔助系統固定患者的雙腳,控制關節等部位,協助患者用正確的方式行走。並且透過精密的數據分析,提升復健的強度及效果,縮短住院時間。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11/21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女性要服「照顧役」?討論長照的人,是否了解長照呢?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於《聯合報》發表專論認為:「台灣男性要服兵役或替代役一年,女性平均餘命已超過八十歲,也應該服社會役一年,加入照顧小孩及長照行列,也同時培養自己養育子女及照顧家人的能力。」新聞一出引起許多女性譁然,為什麼我們活得久,就要服社會役一年?這樣的邏輯合理嗎?
王竹語
2017/11/19
1 2 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