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巴金森氏症

共有 24 則相關文章

病症知識
研究:唱歌可改善巴金森氏症吞嚥及呼吸功能
發聲、唱歌訓練課程主要是在教導巴金森氏症病友如何正確呼吸、哪些姿勢是正確,以及如何控制聲帶相關肌肉,這些都需要肌肉互相協調,且肌肉力量要足夠,才能達到目標。
健康醫療網
2017/09/13
樂活養生
腸不好,全身都是病!日本腸療師1招排毒養腸
腸道菌群跟我們的身體運作,互動程度比你想像的要頻繁得多,我們甚至可以比喻,腸道菌群是身體器官的外包商。 腸道機能不佳,廢物排不出去,自然對身體造成影響!
早安健康
2017/08/12
長期照護
【新手照顧者指南】最佳餵食位置有撇步!三大重點記牢牢-《不需要一個人獨自承擔》
單側偏癱、失智、失能等受照顧者因無法自行用餐,需要照顧者協助進食。在協助進食的時候,照顧者要特別注意餵食的動作,以及受照顧者的姿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12
樂活養生
健忘≠失智 銀髮族注意失智症六大警訊
精神專科醫師列出「失智症六大警訊」,如果發現家中長輩有出現以下症狀,很有可能是已經進入初期失智症的階段,建議即早到精神科門診進行詳細檢查,詳加了解失智症病情的發展,因為除了藥物治療外,家人的陪伴與耐心也是延緩失智症惡化的重要關鍵唷!
養生小金孫
2017/06/27
病症知識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巴金森氏症在古代就已經被發現,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巴金森氏症在中醫屬於「顫證」範疇,稱為振掉、震顫、顫振、身振搖或肝風。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02/24
心靈加油站
【小完醫師專欄】婆媳情深
其實,三位媳婦都很感念這位阿嬤,一直以來阿嬤幫忙做了很多家事,而且從來不會造成大家生活上的困擾,所以大家都很盡心盡力照顧阿嬤。
393 公民平台
2016/12/23
長期照護
在父親覺得自己不值得愛時,我們依舊愛他-病中照顧日記(中)
尊嚴不僅需要去理解,更需要細心去呵護,輕忽後帶來的怨怒,雙方彼此折磨,誰願意這樣度過晚年? 瑞典有一句感人的諺語:「請在我最不值得的時候愛我,因為那才是我最需要愛的時候。」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2/08
長期照護
疾病就像失速列車,撞毀了父親享福的退休計畫-病中照顧日記(上)
帕金森氏症是腦中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產量不足引起的疾病,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非常親切和善,每次看診都用台語,輕握父親的手,直視他的雙眼,給他許多問題,了解每次病程的演變。起初每週就診以調適藥品與劑量,初期藥效顯著,但約一年後,藥效需靠加強劑量才能勉強維持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2/07
長期照護
長照有多燒錢?到底多少錢才夠用?-《台灣長照資源地圖》
長看險或是類長看險,就像醫療險、健康險,愈年輕投保,保費愈便宜;活得愈久,失能失智風險愈高,愈有可能理賠,保費也就愈高。 兩者相較,長看險的保障範圍較廣,一般年繳保費約六萬元至十萬元,又因女性的平均壽命高於男性,所以保費負擔也相對較高。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9/13
病症知識
打倒羅賓威廉斯的不是憂鬱症,是「路易氏體失智症」
路易氏體失智症比阿茲海默症更是來勢洶洶,它的發展非常快速,患者除了失智症,還會有巴金森氏症,經常開始時是以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出現,而且它非常容易出現視幻覺,因此引起非常嚴重的焦慮,因為發展太快,經常難以診斷,在國外患者死後會驗屍檢驗,但台灣人不喜歡死後驗屍,所以可能有些患者到死根本都沒有得到正確診斷。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6/08/25
病症知識
是病了還是老了?認識「面具臉」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部分的腦細胞退化,造成基底核神經元退化,影響了身體的運動功能,導致肢體出現障礙,但腦部其他認知功能並沒受到影響;相反的,失智症患者則是認知功能退化,大部分仍然保有行動能力。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5/25
病症知識
【日常照護】巴金森氏症的日常照護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典型的症狀為:顫抖、僵直、動作緩慢、行動困難等。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照顧上要特別留意其安全。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5/25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