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族就不能出國玩?解開限制性想法,他比你想得更精采

輪椅族就不能出國玩?解開限制性想法,他比你想得更精采

打造無障礙生活並非口號,應本於對人心的體貼與關懷!

伊甸基金會

2018/01/23

瀏覽數 14,086



文/張雪惠
 

說到無障礙,你通常會想到什麼?導盲磚、扶手、輪椅專用的斜坡道?事實上非常多的設施和服務,通常都是看得到的硬體,但無障礙其背後意義,應該是本於對「人心」的體貼與關懷。

 

 障礙者的食、衣、住、行、育樂
 
這次專題,我們特別針對障礙者在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五個面向,採訪了不同障別個案與服務人員,請他們就實際生活的遭遇或是服務個案的心得,來談談他們如何克服生活中的不便,讓自己走出來,參與社會。
 

吃出尊嚴
 
就食的部分,服務過非常多重症、多重障礙者的教保員喻芳即點出,障礙者即便說不出口,仍希望照顧者可以同理心來餵食他們,滿足他們心理(被尊重)與生理(想吃飽)的需求。

 
身心障礙
 
穿出自信
 
愛美是人的天性,小兒麻痹者芳鶯姐愛穿連身的長洋裝,除了方便穿脫之外,也藉由穿洋裝遮掩缺陷。
 

住出自在
 
小兒麻痹建築師賴張亮強調身障者的住家,並不一定都得到處設置扶手,更在意身心皆無障礙的他,在25年前即打造的無障礙的家,利用各種巧思與設計,讓他們一家人生活得很自在,品味功能兼具。

 
無障礙
 
行出無礙
 
全盲視障者郭倩如利用手機語音功能,大量使用公車app、line,使她能在家跟朋友聊天,出門也能行無礙。
 

玩得精彩
 
最後,你能想像輪椅族也可以出國到處玩嗎?金剛芭比林欣蓓帶著她的輪椅,拋開心的限制與框架,透過事前的安排準備,讓自己同一般人一樣,盡情探索這個世界。
 
受限於篇幅,在這期的「推動無障礙 生活更便利」專題中,我們能提出的個案故事相當有限,也無法全面地將所有障別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一一剖析,並提出解決方案。

 
輪椅接送

但在多位障礙者的言談之中,我們發現生活中看得到的種種困難是表象,藏在這些障礙之下,有更多沒被解決或處理的「心」的問題,才真正亟需被解決。

如何將「無障礙」落實成一般需求,而非特殊需求,不把他們當做麻煩的一群,而是真正從“心”去關懷與了解!期待不久的將來,我們能看到更多障礙者走入人群、參與社會,在生活的個個不同面向中,活出自在悠然的人生!
 


本文經伊甸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輪椅族





繼續閱讀:

1. 機場捷運體驗團:無障礙勘查之旅(上)

2. 愛心可以變成流行,讓行動不便的人有專車接送-多扶的「待用接送」服務
 
伊甸基金會

伊甸基金會

已故的身障作家-劉俠女士(筆名杏林子,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因著上帝的呼召及一顆愛身心障礙者的同理心,捐出多年稿費,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於1982年12月1日創辦了屬於身心障礙朋友的伊甸園-「伊甸基金會」。 伊甸秉持「服務弱勢、見證基督、推動雙福、領人歸主」的理念,提供身心障礙朋友各項社會福利服務,並傳達基督救贖的訊息,落實福利與福音並重的使命。 從為身障者發聲爭取權益,到進入非營利事業管理模式,進而跨入國際,伊甸針對兒童、身心障礙者、老人等不同服務對象,提供直接與專業的社會服務。 從成年身心障礙者職訓、就業輔導、心靈重建開始,進而延伸至發展遲緩兒的早期療育服務,以及高齡老人居家照顧。 伊甸秉持著「全人全生涯關懷」,提供服務使用者身、心、靈的支持。此外,更將服務推廣到海外,不僅在越南成立服務中心、四川災後重建服務站以及成立海外服務營隊,秉持愛無國界的精神,服務在地、深耕全球。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