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海岸線盡頭,遇見的是失智奶奶-在花蓮,默默守護老人的門諾基金會

當在海岸線盡頭,遇見的是失智奶奶-在花蓮,默默守護老人的門諾基金會

許多長者都以為自己現在只是記憶力減退罷了,但在多次的迷路走失後,許多徵兆都指向「失智症」;然而缺乏對失智症病症及照顧技巧的認識,不僅延誤就醫,照顧上也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小虎文

2016/05/25

瀏覽數 17,427




蔚藍的海岸線與天一色,遠處傳來海浪拍擊的聲音,在車輛快速疾駛的公路上,奶奶眼神失焦、步伐不甚安穩地走在路肩,駕駛看到後莫不捏把冷汗;通報員警後發現,這已經是奶奶第三次走失了。
 

(攝影/小虎文)


患有失智症的奶奶,總是會重複地走上她「熟悉的路」,忽略了左右來車,而奶奶的情形,只是偏鄉老人的故事之一。


台灣長照體系的建立,經常被批評腳步太慢,對於長照資訊更形不足、醫療資源不均的鄉下而言,長照的觸角更是緩慢了許多;但幸好有許多在地的團體與基金會,一人當許多人用,深入關懷鄉鎮、社區、家庭,讓長者能真正實現老有所終的「在地老化」。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門諾基金會督導麥桂芳投入花蓮的長照服務十多年,目前正積極地推動失智症篩檢、瑞智學堂和家庭關懷,甚至還成立了失智症的到宅服務團隊,為了就是要將長照的眼淚擦去、讓陽光照進來。
 

 

(圖片來源:pixabay) 



▍  失智並非正常老化 疾病也未必有城鄉差距


麥桂芳經由社區關懷逐漸發現,許多長者都以為自己現在只是記憶力減退罷了,但在多次的迷路走失後,許多徵兆都指向「失智症」;然而缺乏對失智症病症及照顧技巧的認識,不僅延誤就醫,照顧上也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尤其在長者居多的偏鄉,許多人沒辦法回鄉照顧自己的爺爺與奶奶,關懷團體的介入就非常的重要。


「我們在民國104年開始失智症服務,同年五月推動瑞智學堂,今年透過各種活動,讓社區老人做『AD-8失智症量表檢測』,進一步推動失智症的防治和診治,到底是老了?還是有失智症傾向?直接做檢測會比較清楚。」為了迎戰人口老化和失智症的挑戰,門諾基金會非常積極地推動各項的長照服務,問麥桂芳,那目前面臨的挑戰還有哪一些呢?
 

 

  (圖片來源:pixabay) 



▍  多種語言的花蓮 為照顧帶來更多挑戰


照顧服務員的專業形象提升,真的很重要!」花蓮地形狹長、幅員廣大,領取時薪的照顧員必須克服交通上的艱難,乘車一小時以上的照服員大有人在,這些照服員南北奔波的目的,可能只為服務一位獨居的長者,接著再奔波去另一個目地的;辛勤的專業照顧,有時卻被貼上標籤-「她只是來顧的、來打掃的。」


擔任督導多年的麥桂芳為照服員們感到不平,因為一位照服員需要的除了愛心、耐心,更需要有相當充足的專業能力。


「我們的照服員會以當地的居民為主,因為在花東,有交通上的限制需要克服,還有言語上的不同,盡量希望以同語言去和長者溝通。」在花蓮,每個鄉鎮都有其主要的溝通語言和部落文化,例如:閩南語、阿美族語、布農族語等等,這是在其他地區少見的情況,也是花蓮「在地老化」獨特的地方;在依山傍水的花東,多元色彩是其動人之處,但相對地,也帶來更多照顧上的挑戰


即便在交通、語言上有那麼多辛苦之處,但在門諾基金會下的照服員,卻擔任了五年、十年之久。
 

(圖片來源:ACphoto)



▍  不要以愛為名 忘了尊重照服員


「照服員需要的,是社會大眾的尊重。」到一個陌生的家庭環境裡,提供專業的照顧服務,卻無法避免其他主客觀因素的環境挑戰。例如照顧和家務上怎麼劃分?案主有潔癖怎麼辦?喝醉酒怎麼辦?甚至其他鄰居闖進來影響照顧,還有照服員遇到性騷擾……無論是督導或是照服員,幾乎都要練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技能,才能解決一路上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


門諾基金會及其辛勤服務的同仁們態度始終未曾改變,卻也希望照服員的專業形象能夠提升。在專業知識上、技術上,他們會要求照服員自我要求、成長提升;同時也希望社會大眾能給予更多的尊重,也不要「以愛為名」,就將其衍生的問題視而不見,讓他們能夠不需要「膽戰心驚」地提供專業服務。





現在麥桂芳的失智到宅團隊,正在一週一次的帶給失智長者非藥物的治療,即使每一位長者的生命故事不同,讓他們要重新量身訂做的難度更高,但他們依舊樂此不疲,提供更多服務給花蓮的長者們,因為「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在鮮少人會主動關心的長照領域,他們看似是一群平凡的人,卻都在做不平凡的事。


花蓮的風吹來如此舒暢,那是因為有他們一群人,用愛與行動,讓這裡成為真正的世外桃源。


 

 

♥ 你應該要再了解的→門諾基會金

♥ 透過門諾基金會,幫助花蓮老人→請按此 


 



繼續閱讀:
 


 

作者|小虎文的其他文章>>
 



 

 

小虎文

小虎文

主編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