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產分配時,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的幾個重點

    6408 人瀏覽
    當被繼承人沒有留下遺囑,而繼承人們要透過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進行財產分配時,必須要留意許多事項。


    文/吳挺絹律師 理財規劃顧問(AFP)


    張先生的父親,在去年過世了。生前他本來也想留下遺囑的,但總有一些顧忌,因此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行,沒想到在檢查出胰臟癌後只不過一個月,老天爺就把他給帶走了。

    繼承人除了張先生,還有兩個弟弟,但其中有一個弟弟,在張伯伯生前就讓他操了不少心,張伯伯也因此曾在言談中透露過,想對於三個兒子們的分配比例做一些調整,但畢竟還來不及有個最終方案,他就離開了。

    因此,在張先生委任本所處理好父親的
    遺產稅申報與繳納後,就和我討論起「遺產分割協議書」的內容。





    在處理
    遺產繼承時,主要有三種方式:

    一、按照遺囑分配
    二、繼承人間,共同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
    三、透過法院判決


    畢竟,如果三兄弟們能簽署協議書,大家就不需要為遺產的事上法院。

     


    而我提醒張先生的幾件事項,也和大家分享,「當被繼承人沒有留下遺囑,而繼承人們要透過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時,必須要留意的幾件事」


    ▍一、遺產分割協議書,必須「全體」法定繼承人簽署

    換言之,今天如果任何一位繼承人,對於分配遺產的方式不滿意,而不願意簽署協議書,那很遺憾的,我們只好透過向法院提起「遺產分割訴訟」才能繼承遺產了。

    筆者也曾有客戶,在被繼承人身故後,通知其中一位已經許久不和親戚們聯絡的繼承人,請他出席參加母親告別式。沒想到那位繼承人並未出現。後來其他繼承人辦理完遺產稅申報與繳納程序之後,再次通知他,請他出來討論遺產分配事宜,他也避而不見。

    甚至,其他繼承人都找到對方的家,按門鈴請他出面討論,但對方仍無回應。無奈之下,筆者的客戶只好委任筆者,透過法院的判決,來處理這件遺產分配事宜。

    法院審理過程,對方雖然仍未出庭,但此時,筆者善用訴訟法上的「一造辯論判決」的聲請,還是順利取得法院的判決書。

    而我們在拿到法院的遺產分割判決書與確定證明書之後,任何一位繼承人都可以自行去遺產所在的相關單位,辦理遺產過戶、匯款等程序,事情還是獲得解決的方法。



    ▍二、遺產稅要繳清(拿到遺產稅完稅或免稅證明書)


    不論是被繼承人生前有留下遺囑,指定遺產分配方式(特別是不動產的指定);或是繼承人們簽署遺產分割協議書,即便是透過法院判決書分配遺產,所有「分配遺產的前提」,都是遺產稅要繳清!

     


    因此,在繼承人們到事務所和我討論遺產分配時,我都會先問客戶「請問遺產稅申報了嗎?拿到完稅或免稅證明了嗎?」

    如果客戶回答:「還沒有。」也沒關係,因為本所也和代書(地政士)合作處理遺產稅的申報處理。

    但提醒各位讀者,這是很重要的前提要件!



    ▍三、遺產的範圍要確定

    因此,我通常建議繼承人們,在取得國稅局的完稅證明之後,我們用完稅證明書上面記載為遺產的財產,來討論如何分配。

    不然,大家根本對於遺產有哪些?還沒有完整概念,很難討論事情。

    當然,在筆者處理遺產分割訴訟的經驗中,曾遇過許多沒有登記在繼承人名下,但家屬們主張是繼承人把不動產(或銀行帳號、投資帳號)借名登記在某位子女名下;或是財產登記在繼承人名下(例如筆者遇過股權、不動產),但家屬中有人主張,那實際上是自己的財產,只是因故(理由就五花八門了),借用被繼承人的名義登記,也就是「財產有
    借名登記的情況」。

    筆者也常遇到,家屬中有人主張,曾為被繼承人(父母親)代墊過多少的醫藥費、照顧費、稅費...,因此要求其他繼承人們共同分擔的「返還代墊款」問題。

    「遺產範圍」如果大家認定的範圍不一致(例如:老大主張,登記在老二名下的房產,是父親借名登記在老二名下的,因此,父親過世後,雖然這筆房產不被列為遺產,但實際上是遺產,就也要來討論如何分配,就是筆者常處理的法律糾紛。)

    很遺憾,協議書就簽不下來,大家只好上法院確認,哪些財產是遺產了!


    ▍四、財產的價值

    最典型的就是「不動產的價值」,大家認定的標準不一。

    遺產稅用土地公告現值與房屋評定現值計算價值,但在做遺產分配時,大家都是希望以市價討論,尤其是要約定不動產只分配給特定繼承人時,一定會討論到,他要用每坪多少錢?來買其他繼承人的持份。

    而當價格談不攏時,協議書就簽不下來。


     


    筆者不論是協助客戶談遺產分配,或是透過法院訴訟處理,當不動產價值認定標準不同時,就是透過不動產估價師估價。

    但實務上,筆者也遇過繼承人們對於估價師的估價結果,有不同意見的案例。(例如,想要對方價購自己持份的一方,會希望估價高一點,但估價結果,金額沒他希望的高時,他就有意見了)。


    ▍五、簽署「書面」遺產分割協議書

    請具體寫明,哪項財產分配給誰。補充說明,遺產分割協議書也可以約定某位繼承人不分配遺產。

    常見的是:例如父親過世,留下配偶與兩位子女,父親的遺產是正數(遺產大於負債)。

    如果家屬想使用遺產稅的配偶扣除額493萬、直系血親卑親屬扣除額每人50萬元,並且把遺產留給母親做養老金,可以在申報遺產稅時,把配偶與兩位子女都列為繼承人,就能使用上述扣除額。母親財產若比父親少,也可同步主張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可以合法節省遺產稅。

    在遺產分割協議時,可以再透過協議書,約定哪些財產分配給母親,甚至子女願意不分配,留多一些財產給母親,這也是合法的。在遺產大於負債的情況,子女並不需要向法院辦理
    拋棄繼承


    ▍六、別忘了,夫妻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要在一年內給付,不然國稅局會追稅!

    配偶如果依據民法第1030條之1規定,主張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納稅義務人(遺囑執行人或繼承人們)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時,可以從遺產總額中扣除,達到節稅效果。

    但納稅義務人
    如未於稽徵機關核發稅款繳清證明書或免稅證明書之日起1年內,給付該請求權金額之財產予被繼承人之配偶時,稽徵機關將於前述期間屆滿之翌日起5年內,就未給付部分追繳應納稅賦。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舉例,被繼承人甲君於99年間死亡,繼承人乙君於核准展延期限內申報遺產稅,經該局核定遺產稅166萬餘元及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1,231萬餘元,乙君繳清稅款並經該局於105年2月18日核發繳清證明書。嗣經稽徵機關查得乙君未依規定於前述期間屆滿之日106年2月17日以前交付該請求權金額1,231萬餘元之財產與被繼承人配偶,原已認列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扣除額之財產,仍應課徵遺產稅,稽徵機關依法仍須於106年2月17日之翌日起算5年內行使其租稅債權,乃發單追繳應納稅額123萬餘元,並加計利息13萬餘元,以維租稅公平。(國稅局新聞稿,請參考:https://reurl.cc/blRz9l


    ▍七、需要繼承人們配合交付的資料,記得先問清楚

    不動產需向地政事務所、存款需向各家銀行、股票需向當初被繼承人的股票之代理證券商詢問,確認所需的資料。

    以下為範例(每家銀行不同)


    繼承人申請繼承存款應附證明文件:

    1. 被繼承人存摺或存單。

    2. 國稅局核發之遺產稅完稅或免稅證明書。(繼承存款金額在新臺幣20萬元以下者免附)

    3. 存款人死亡證明書或除戶之個人戶籍謄本1份。(戶政所)

    4. 可確認為全體合法繼承人之原始全戶戶籍謄本1份。 (戶政所)

    5. 全體繼承人親持本人身分證、印章。

    6. 填具繼承存款申請書。

    若覺得後續辦理太複雜,也可以委任專業人士辦理。筆者就常和合作代書配合,由筆者協助客戶完成遺產分割協議書,再由代書協助向各家單位處理遺產過戶,可以節省繼承人們的許多資訊搜集與處理時間。



    ▍八、付款的保障

    筆者曾協助過多位,身在海外的法定繼承人,和在台灣的繼承人,共同繼承在台灣的父母親遺產的案件。

    多數這樣的案件,最終由於海外繼承人也沒有回國生活的打算,因此會是由台灣繼承人繼承不動產,並給予國外的繼承人現金的補償(或是國外繼承人分配存款,因此筆者協助處理匯款至國外給客戶)。

    這樣的案例中,如何在海外繼承人交付印鑑證明、戶籍謄本...等辦理不動產過戶資料給對方時,能取得付款的保障,會需要個案討論。

    前述案例中,筆者要求台灣繼承人在簽署協議書時,交付發票人與付款人都是「臺灣銀行」的支票(俗稱台支)給筆者,代理海外客戶受領,筆者再協助客戶去銀行兌現支票,這個方法也給各位讀者參考。


     
    原文經吳挺絹律師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資深律師教你怎麼寫遺囑?掌握3個法律要件
     
    2.
    遺囑是時候準備了!別讓「分財產」讓子女情感撕裂-《要獨立老,不要孤獨老》


    關於作者|吳挺絹律師

    點此了解吳挺絹>>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 律師 吳挺絹 律師
      • 現任明恩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臺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新北市政府青年律師服務團律師、中央氣象局國賠事件處理小組委員、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台北、板橋分會扶助律師等,亦為財經法學碩士(專長信託)並具人身保險業務員資格。

        因協助90歲高齡老母親處理被親生兒子提告的財產訴訟案,開始思考:「財產分配問題對於親屬關係的深遠影響」。進而致力於透過法律工作,協助家庭關係和諧圓滿,並常透過法律講座,分享正確的財務規劃觀念,曾受邀至林口長庚養生文化村、臺北仁濟院、台名保險經紀人公司、行天宮圖書館、中化銀髮等單位分享。


        明恩法律事務所網站:https://www.brightgracelaw.com/

         
      • 【長照法律故事】一定要拿錢奉養父母才是孝

        【長照法律故事】「怎麼把房子拿回來?」當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