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父母留大筆保險理賠金要扣稅?受益人、要保人成關鍵眉角
5315 人瀏覽 -
-
2023/12/15
作者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
-
文/橘世代編輯部
保險是預防風險的商品,拿到家人的身故理賠金後可以用來安頓生活,但卻被通知要繳遺產稅、贈與稅、所得稅?而為什麼我需要繳稅,一樣拿到理賠金的親友卻免稅?這跟投保時決定的要保人和受益人息息相關。
新聞上也常見到,因為「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安排失當,導致被追繳稅的情況發生,因此在買保單前,必須先搞懂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關係,做好妥善安排才是。
▍四個名詞教你看懂保單組成
保單主要由有保險人、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共同構成,包括:
1. 保險人:指保險公司。
2. 要保人:其實指的就是「繳交保費的人」,同時也是擁有該保單權利義務的人,因為保費是要保人繳的,所以保單價值也視為要保人的有價資產;要保人可以為法人或自然人。像是家長幫未成年的孩子買保單,「要保人」通常就是要掏腰包付保費的爸爸或媽媽。
3. 被保險人:指的是「保單保障的對象」,當被保險人發生保單條款載明的理賠事件時,保險公司必須依條款負起理賠責任;必須為自然人。常見情況是爸爸媽媽幫孩子買保單,「被保險人」就是孩子。
4. 受益人:與保單權益較無直接關連,但卻是整張保單最主要的保險受益對象;可以為法人或自然人。
▍我的保單要繳多少稅?視情況而定!
若想透過保單做租稅規畫的工具,一定要搞懂這些關係與安排,因為做錯規畫比不做規畫還可怕。
基本上是「要保人≠被保險人」時,會衍生的稅負問題最多,所以最好的規畫方式,就是要保人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
因為若「要保人≠被保險人」時,身故保險金一旦超過3330萬元時,超過部分會計入個人當年基本所得額,就會面臨被課稅的狀況。
舉例來說,若一家三口父親是要保人、母親是被保險人,而兒子是受益人,則不同情況下,將衍伸不同的稅負問題。
✔ 情況1—若擔任要保人的父親過世
因保單價值是要保人的財產,因此必須計入遺產總額課稅。
✔ 情況2—若擔任被保險人的母親過世
受益人兒子可以領到保險理賠金,雖沒有遺產稅的問題,但因為是將父親的財產也就是保單價值,贈與給了兒子,因為若該年度贈與金額大於244萬,就必須繳交贈與稅。此外,若受益人兒子領到的保險給付超過3300萬元,超過的部分必須併入受益人當年度所得,並於隔年繳交所得稅。
✔ 情況3—若想要變更要保人
父母在子女還小時替他買保單,也就是父母為要保人,而子女為被保險人,等到子女長大成年時,父母想把將要保人改成為子女,但因為要保人變更,視同保單價值的轉移,等同於財產轉移,會被視為贈與行為、課徵贈與稅。
最好的解決之道是,做要保人變更的時候,保單價值最好不要超過每年度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萬一真的超過,最好是分不同保單年度做要保人變更。
原文經橘世代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遺產稅未繳清,繼承人的財產會被強制執行!談繳遺產稅的錢,要從哪裡來?
2. 媽媽過世,壽險保單竟被課贈與稅?連保險業務員都忽略的小細節...一定要看!
在買保單前,必須先搞懂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關係,做好妥善安排才是。 圖/freepik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熟齡資訊平台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 橘世代是圍繞著「退休話題」的新媒體社群。 面對人生新階段,聚集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展開「健康橘、好野橘、愛玩橘、好學橘」等主題,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你也有人生的夢想清單嗎?歡迎一起加入追夢的行列!
官網 :https://health.udn.com/health/cate/120649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udnorangegeneration/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