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吩咐身後事-無法安樂死,只好尊嚴死…但在此之前,你更該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

瓊瑤吩咐身後事-無法安樂死,只好尊嚴死…但在此之前,你更該了解《病人自主權利法》

其實臺灣推動安寧療護已經數十年,接下來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也於立法通過過,預計在2019年正式上路。那為何許多人仍對長年臥床或過度醫療感到恐懼呢?其實我們所害怕的「無法尊嚴地離開」,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不只是法律,而是家屬、親友的心態-你是否願意尊重你的家人(病人),並讓他有尊嚴地離開。

小虎文

2017/03/13

瀏覽數 57,765




今天(3/13)一大早收發新聞,斗大的新聞標題寫著:「瓊瑤交代身後事、支持安樂死」;LINE上的群組也紛紛傳來瓊瑤女士在臉書分享的連結。
 


瓊瑤是紅極一時的小說家,在各個世代有一定的影響力,她在臉書上清楚地表示自己對身後事的安排與指示,包括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採取花葬歸於塵土、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

但其中一句「能夠送到瑞士去『
安樂死』更好!」,更是令人為之觸動。為何即將邁入高齡化的臺灣,長者會不求生、但求死呢?影響所及,許多人也發表自己不戀棧生命、贊成安樂死的觀點;追本溯源,實在是看了許多久病不癒的身心憔悴,以及過度醫療、無意義的生命延長。這些點點滴滴的無盡焦灼與折磨,也是愛長照成立的目的,我們希望提供給大眾討論與省思的空間: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又要如何面對死亡?
 
其實臺灣推動
安寧療護經數十年,接下來的《病人自主權利法》也於立法通過過,預計在2019年正式上路。那為何許多人仍對長年臥床或過度醫療感到恐懼呢?其實我們所害怕的「無法尊嚴地離開」,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不只是法律,而是家屬、親友的心態-你是否願意尊重你的家人(病人),並讓他有尊嚴地離開。

 
(圖片來源:pixta)

長期推動「善終善生理念」的陳秀丹醫師,曾撰文我是醫師,我不要插管》(全文請點此,並分享自己第一線的觀察故事,讓我們能在「生」的時候去思考「老病死」;我們不希望這些只是一篇篇感人的故事,而是讓每個人有機會去想想:生病只是我們生命中的現象之一,我們無法拒絕完全不生病,而是即使在生病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依然過得平安與幸福。

這兩篇也推薦給你:

 


想透徹了,人自然能開朗。如同瓊瑤女士發表的文章最後寫道:「寫完這封信,我可以安心地去計劃我的下一部小說,或是下一部劇本!可以安心地去繼續『燃燒』了……」

許多人紛紛發表自己對「安樂死」的期待?也許象徵的是對於生病與死亡的懼怕,以及對於現況的無奈。但如果「自然死」的推動已經有困難,又要如何推動「安樂死」呢?

陳秀丹醫師曾提出,《病人自主權利法》尚有許多檢討與討論的空間,例如其中並無處罰規定,所以若違反病人預立的醫療意願,並不會受罰,那麼,往後是否會衍生許多爭議呢?在安樂死之前,也許我們可以多花一點時間討論的是,你現在就能執行的權益-《病人自主權利法》。
 
(圖片來源:pixabay)


◎《病人自主權利法》可終止或撤除急救的適用對象:

1. 末期病人
2. 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3. 永久植物人狀態
4. 極重度失智
5. 病人疾病狀況痛苦難以忍受、疾病無法治癒,且依當時醫療水準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者。



◎《病人自主權利法》如何執行:

1. 當病人符合臨床適用對象之五項條件,醫師可依患者預立的醫療決定,終止、撤除或不施行急救及維生醫療。
2. 除非重大過失或違反病人預立的醫療決定,醫師不需負刑事與行政責任。
3. 預立醫療決定後,可以撤除或是修改。



◎《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差異:
 
病人若於IC卡註記DNR(拒絕無效醫療),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其因故到院經兩位專科醫師判定呼吸、心跳停止,且死亡已不可避免時;醫師依法不為其施行電擊、心肺復甦術、呼吸插管、葉克膜等延命醫療。
 
《病人自主權利法》則進一步,從「因病無法由口進食,拒絕插鼻胃管或胃造口灌食」、「不願受護理綑綁」等,皆可透過預立醫療,循求法令保障。



◎誰可以申請《病人自主權利法》?

只要是具完全行為能力之意願人,便可透過預立醫療諮商及預立醫療決定兩階段,選擇自己想要或不想要的醫療行為。


◎如何申請?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及「預立醫療決定」是本法之實施之重點,須由醫療機構提供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並於預立醫療決定上核章證明,再經公證人公證或有具完全行為能力者二人以上在場見證,最後註記於全民健康保險IC卡,才算完成「預立醫療決定」而具有效力。


※ 看《病人自主權利法》全部條文請點此

 

推薦閱讀:
 
  1. 朱為民-「請幫我拔管,因為,我愛你」
 
  1. 朱為民-安寧緩和療護:常見三大迷思
 
  1. 吳念真:那些安寧教會我的事......


 

作者|小虎文的其他文章>>

 

資料來源:
保障病人自主,病人自主權利法三讀通過!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小虎文

小虎文

主編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