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養院像監獄?」貼標籤之前,想想臺灣的安養環境出了什麼事?

    14436 人瀏覽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部分機構的主要照顧人員依然以外籍看護為主,其他則是以5、60歲的中年婦女,或二度就業者居多,而這種情況似乎影響了一般民眾與從業人員,對「照服員」這份工作缺乏認同感,機構的形象也因此受到牽連。



    訪問對象/茶米老師


    說到安養院,你會想到什麼?死氣沉沉的氛圍?不苟言笑的工作人員?還是不被家人關心的長輩們?這些想法或印象,又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圖片來源:pixabay)


    大部分的人,不外乎是從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接收到的資訊來看待安養院,然而,臺灣的媒體時常利用聳動的標題與內容來吸引大眾的注意,久而久之,大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機構超收費用、老人受虐等負面事件上,並且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的安養院都是不好的,只有沒人關心的長輩才會在安養院。


    即使後續出現了相關的追蹤或是修正報導,又有多少人認真去看呢?


    在政府制定的法令條例下,安養機構的收費受到了限制,美其名是為了保護長輩的荷包,卻在無形中綁住了機構提高照顧品質的機會;而入行門檻較低的照服員工作,缺乏完善的升遷制度,讓有熱情、有志氣的年輕人們進入第一線工作後沒多久,便紛紛帶著失望的心情、疲憊的身體離開,轉戰社工、護士等較有發展性,且薪水較高的相關領域。


    因此,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大部分機構的主要照顧人員依然以外籍看護為主,其他則是以5、60歲的中年婦女,或二度就業者居多,而這種情況似乎影響了一般民眾與從業人員,對「照服員」這份工作缺乏認同感,機構的形象也因此受到牽連。


    你知道嗎?其實許多外籍照服員都擁有護理人背景及知識,比起台灣許多照服員都來的專業。
     


    (圖片來源:Ann-flickr)


    實際上,以臺灣目前的照顧技巧、觀念等等,都是不輸日本等國家的,我們缺乏的,還是第一線的照服員。


    政府意識到高齡人口的遽增,向比我們更早面臨老齡化社會的日本借鏡,實行了許多相關長照補助、服務,希望以社區化的方式,倡導在地老化。然而,政府只看見了他們長照政策的實行有所成效,卻沒注意到日本的民情與生活模式與台灣並不相同,這就像是拿著重型機車的說明書想組裝小綿羊機車一樣,並不可行。


    社區化的照顧中心或服務,分散了安養機構的長輩人數,機構漸漸式微,最後,使得許多中小機構接連倒閉關門。


    未來,安養機構或許只能以提供重症、緩和醫療等,提高差異化的方式讓機構繼續營運下去,而這種方式是否可行,卻尚無人知。


    近期臺灣歷經政黨輪替,政府的政策尚未定案,所有的民間機構、團體都還處於互相觀望的狀態,只希望未來,政府能在政策上提供更多的彈性,能讓民間團體、企業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透過資源共享、虛實整合的方式,讓所有的長輩都獲得良好的照顧,也讓有心投入長照產業的年輕人有更開闊的道路。


    ⊙點我加入愛長照FB粉絲團

    ⊙點我和愛長照當Line好友




    劉德容的其他文章>>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