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的人要如何返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重病的人要如何返家?最後一哩路的安心錦囊-《因死而生》

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

寶瓶文化

2019/04/11

瀏覽數 23,869



文/謝宛婷
 

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在家往生,但是,數據上卻顯示,最後大多數的病人卻都在醫療機構中過世,國、內外皆然。
 
到底,要讓重病的人返家這件事情,有多麼困難,才讓大多數的病人都無法如願呢?
 
不知道如何照護:
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症狀,家人即便有心要帶病人回家,但也擔心在家中若遇到病人有突發症狀時,自己無法因應,因此,讓安寧
居家團隊來協助是必要的。
 
除了由醫師評估返家後,可能會有哪些症狀發作,應當用什麼樣的藥物或是方式來緩解,並備妥足夠的藥物與衛教使用時機,以及安排能二十四小時聯絡的電話,好讓心慌的家屬可以隨時來電諮詢。
 
另外,也需預演一旦在家的症狀照護或緩解有困難,甚至需要返回醫院處理的流程為何。
 
同時,返家前,醫療人員也會教導家屬
瀕死症狀如何判斷,以及這些症狀,是否會對病人造成舒適度的影響,是否需要介入處理。
 
安寧
(圖片來源:photo AC)
 
擔心無法開立死亡證明書:
在家往生的病人,只要備妥診斷書或是病歷,均可以聯繫在地衛生所的醫師(目前台灣部分從事在宅醫療的醫師,也可以協助開立),順利的開立
死亡證明書。不必因為證明書而將瀕死的病人送回醫院,增添病人的痛苦、不適。
 
擔憂回家的照護品質,或是醫療可近性比醫院差:
對於末期的病人而言,醫院中的交叉感染,過度醫療所引發的併發症,或是長期住院,所引致的失能和低落的情緒,都對末期病人的疾病狀態和生活品質沒有助益。
 
回到熟悉的環境,除了對病人的休息睡眠、心緒的穩定,以及避免交叉感染風險等方面,有極大的助益外,文化上,在家的環境是最不會有被隔絕或是遺棄之感的,這對於讓病人心理、靈性圓滿走完一程,通常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只要有安寧居家團隊的指導,居家環境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創意可以進行,並不一定需要租、借病床,或是將所有的設備、儀器都放在家裡,病人才能得到很好且舒適的照護。
 


繼續閱讀:
 
1. 我們不該讓臨終者孤獨地死去,大多數人想在家往生,卻在醫院死去
 
2.
讓想家的長輩回家 「居家安寧」帶給阿嬤生命最終的喜悅


 
更多《因死而生》的文章:

         


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作者/謝宛婷
本文經寶瓶文化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
請按此了解



寶瓶文化

寶瓶文化

出版媒體

寶瓶文化以最旺盛的企圖心在出版市場出發,「把事情做大」是寶瓶創社的信念。我們有最專業的精神與非如此不可的決心。我們深信,要做出版,就要做大眾出版,而以我們的專業、決心與意志力,必能讓作品有最完美的呈現,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未來,寶瓶將繼續努力出版高品質且適合大眾閱讀的好書,希望藉此努力,能讓讀書成為全民運動! 文學、教育、視野。向自己提一個問,讀一本書,去探觸、延伸生命的邊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