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日本

共有 7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女性要服「照顧役」?討論長照的人,是否了解長照呢?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於《聯合報》發表專論認為:「台灣男性要服兵役或替代役一年,女性平均餘命已超過八十歲,也應該服社會役一年,加入照顧小孩及長照行列,也同時培養自己養育子女及照顧家人的能力。」新聞一出引起許多女性譁然,為什麼我們活得久,就要服社會役一年?這樣的邏輯合理嗎?
王竹語
2017/11/19
心靈加油站
拯救500個崩潰家庭 日專家:不努力才是最好照護
弟弟有智能障礙、母親中風昏迷、祖母罹患失智症,老天爺像是和她開了殘忍的玩笑。然而,一肩扛起重擔後,她體悟出正確的照顧觀念。日本照護專家親授一路走來的心法。
幸福熟齡
2017/10/06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老人的性:暗濤洶湧還是平靜如畫―電影《0.5mm》的思考點:人性和性慾的縫補與補償
佛洛依德指出:人類和動物存在著性的需要,生物學稱為「性本能」,這就像飢餓了就會想覓食,這種「原欲」並不因年齡而衰退。日本電影《0.5mm》透過女主角與不同年長男性的相遇,直指一個真諦:讓每一個人了解,「性」是自然的存在,亦不隨時間消弭。不要以年紀剝奪老年人的性自主權。
王竹語
2017/09/29
長期照護
在宅醫療是讓每個人「活出自己」的醫療─日本在宅醫療的發展過程-《在宅醫療 從cure到care》
在日本不管是不是罹癌病人、是不是末期重症,只要有失能、失智或就醫不便的老人,甚至小孩,都可以接受「在宅醫療」。在宅醫療的各種服務,涵蓋醫療與長照體系、服務的給付和推廣方法,並有財源來自醫療保險、長照保險以及地方政府或民間財團的資助。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9/13
心靈加油站
【王竹語專欄】誰來關心照顧者?「三明治」族是身心疾病的潛在受害者
當家庭中出現需要長期照顧的家人,在金錢與人力負擔的考量下,勢必有家族成員會成為長期照顧者,長久處在高壓力生活之下,生理、心理、經濟負荷,一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適時發現與求助照顧者也可能變成被照顧者。
王竹語
2017/08/28
樂活養生
想來嗎?日本快閃「上錯菜餐廳」讓失智症婆婆來服務你!
大家對失智症的初步了解,就是記憶力變差、認知能力也會慢慢退化等等,所以服務生記錯菜、上錯菜,在《上錯菜的餐廳》是被允許的,無論是服務生(失智症婆婆)或客人們,其實都正享受這樣意外的樂趣。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14
心靈加油站
除了環保葬......日本高齡社會新流行-終極的「零葬」,葬禮只有一次,反而更要簡化
在現代這個人們多半活到高齡才過世的「大往生時代」,一直到過世以前,人和社會的關聯是漸漸變得疏離,最終淡出。肉體的死亡只是一瞬間,但社會的死亡不是這麼一回事。每個人的終點並不是突然造訪,而是緩慢地到來。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10/0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