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媽媽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下)-《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當長輩出現精神或者是身心方面的困擾,但是又不願意前往精神科就醫時,可以拜託這些與長輩有良好醫病關係的醫生們幫忙,請他們協助轉診。
寶瓶文化
2020/05/14

長期照護
媽媽堅持不去精神科看病,怎麼辦?(上)-《一直喊不舒服,卻又不去看病》
或許你發現自己的親友可能有精神、情緒問題或是失智等症狀,但不管怎麼勸說、哄騙、拜託,都難以撼動病患的抵抗,他們就是不願意來看精神科門診。
寶瓶文化
2020/05/14

新聞政策
台灣人口高齡化 老人精神健康應納入長照
長照除了維護生理機能外,精神層面更需維持健康,包括運動、學習、人際互動、家人間的愛,都能讓生病的患者感到安心。
健康傳媒
2018/03/30

社會資源
守護失智病患的財務安全 家屬可以協助的幾件事:財產信託、輔助宣告、監護宣告、註銷註記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針對失智症病患的財務問題,有很多解決方案,失智病患和家屬應提早規劃與防範,避免金錢財產被有心人士佔有。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3/13

心靈加油站
我們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精神不穩定的媽媽、不孝的女兒......《生命這堂課》
而隨著年歲的增長,每個人所扮演角色也越來越多,從為人子女、手足、同學、朋友、學生、員工、同事、主管、親密伴侶、配偶、媳婦/女婿到為人父母,甚至祖父母。這每一種角色所帶給我們的,有屬於各個角色獨特的滿足與愉悅感,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別人對我們在每個角色中的期待,以及屬於每個角色所該盡的義務。
三采文化Suncolor
2018/03/02

長期照護
失智症家人突然變得暴力打人?醫師:不要爭辯、轉移注意力
很多中度以上的失智症患者會開始出現譫妄、妄想和幻想的症狀,讓照顧家屬疲於奔命。
其實只要配合藥物治療與照顧技巧,即使症狀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仍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3/01

長期照護
失智患者睡不著?或有躁動不安的「日落症候群」?醫師:改善環境、消耗體力
雖然失智症患者本身容易有日夜顛倒的問題,但主要照顧者可以改變照顧方式,避免患者在白天睡太多,到了晚上才給安眠藥強迫他們睡覺。那到了隔天,患者當然又昏昏沉沉想睡覺,落入了惡性循環。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3/01

樂活養生
預防失智症,打麻將就對了?神經科醫師陳龍:防止腦部退化,還有更多方法
「只要老人能多走出去就行!」陳龍指出,如果對這些動腦的活動沒興趣,只要能鼓勵銀髮族多走出門,出去和朋友唱歌、聊天,克服老人的社交恐懼,和他人有更多的互動,都可以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7/12/25

樂活養生
覺得生病時,不用什麼問題都獨自面對,不用什麼都「靠自己」-《好想找人說說話:與臨床心理師的話療之旅》
「你不一定要『來這裡』解決問題,但一定要解決問題」,我總是苦口婆心的這樣勸說,不論是用藥還是心理晤談皆非萬能,它們只是方法之一,要緊的是自己想不想面對。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18

心靈加油站
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照顧失智症:把握八重點,務必要「轉移注意」-《當最愛的人失智》
當失智者抱怨物品被偷,有人想害他等精神行為症狀時,倘若轉移不了,建議嘗試拖延大法,例如推說「此事需謹慎應對,會等其他兄弟姊妹相聚時,研究如何處理……」
寶瓶文化
20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