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使用cookie等資訊來優化您的體驗,繼續瀏覽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欲瞭解詳細內容,請詳閱
隱私權保護政策
×
搜尋
照服員會員
熟齡來閱讀
熟齡活動區
長照達人
限時活動區
找服務
政府長照2.0
出院準備
品牌合作
登入
首頁
熟齡來閱讀
長期照護
花蓮慈濟醫...
X
文章
試用體驗
愛長照Line
聽首音樂
FB社團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分享成功復健:讓巴金森氏症爸爸重新站起來的「對側運動」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66338 人瀏覽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大腦退化引起動作退化的疾病,會引起患者出現僵直、動作緩慢和姿勢平衡、顫抖等動作障礙,所以強化身體的協調性,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就像在幼兒唱遊課時,老師常會要小朋友用左手摸右耳、右肩、右膝,用右手摸左耳。
文/醫藥線記者 丁彥伶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是臺灣最早開創幹細胞腦移植治療
巴金森氏症
等多種神經病變的醫師,他在受訪時表示,曾經因為罹患小血管老化、
小中風
、腦積水和巴金森氏症腦退化父親的健康,是讓他最放心不下的事。
但是,林爸爸後來恢復健康了!讓他可以放下心裡的一顆大石頭,再重新回到花蓮慈濟醫院打拼。不禁好奇,林醫師與他的父親,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蹲馬步加對側動作,一個月站起來
林欣榮說,他連續觀察父親兩年,父親一個晚上要起來上好幾次廁所,後來更嚴重到有小便
失禁
的問題,到更後來,狀況越來越糟,越來越行動不便,還進行腰椎積水引流手術。
但在林爸爸開始服用巴金森氏症治療藥物後,他要求父親每天都要練「蹲馬步」強健股四頭肌。一開始站不穩時,就扶著助行器微半蹲練習,練完蹲馬步,更重要的還要做「對側動作」,也就是用手打對側膝腳的內側,左手打右膝腿內側,右手打左膝腿內側。
▍抬腳踏步走,走得更穩健
另外,林院長要求爸爸要練腳抬起來踏步的動作,走路也一定要抬腿踏步走,練了一個月後,原本每天都靠
外籍看護
幫忙生活作息而無法自理的林爸爸,竟然可以自己站起來走路,在他重新站起來能自己走路以後,兩三個月後他可以自行開車,練了一段時間,便開車上路。
到現在三四年來,林媽媽想要到附近買東西或是到街上吃飯,都是爸爸開車載媽媽,今年88歲的他,還想繼續考駕站,證實他仍有自行開車的能力。現在他常常打電話給林欣榮,問他吃飯沒?過得好不好?「上人叫你做的事,你都有做到嗎?」還常常為朋友關說看病,說:「這是我朋友,你一定要好好看!」
(圖片來源:pexels)
▍踏步走還能防止跌倒
另外,林院長要林爸爸要用「抬腳踏步」的方式行走,則是因為巴金森氏症患者因為身體不協調、身體僵直等問題而容易踢到地板就跌倒,踏步走並把腳抬高,一方面可以訓練腳肌力,一方面可以避免跌倒。
▍重拾行動能、重建自尊
也為社會注入活力
林欣榮提醒,讓行動不便的長者重新得到行動能力,對他們來說是自尊的重現!他從爸爸的身上發現,在爸爸病況越來越惡化的兩年間,變得不想說話、不想出門,不想吞東西,連吃藥時都可以含著不吞進去。而且很容易就生氣又很固執,他什麼事都放棄了。
但當他找回尊嚴重新站起來後,重新擁有關懷的心,見到人便會問候、關心別人。
林欣榮說,花蓮慈濟醫院近來積極引進各種新的醫療,且增加中西醫合壁,還進行新藥的研發,希望讓不能站的人站起來、不能走的人可以走,重建長者的行動力。
臺灣面臨人口老化,如果讓每位老人家都擁有行動能力,化無用為有用,每個人都變成有用的人,減緩民眾
失能
、
失智
,讓生命力延緩到最後,就像日本老人成為國家新支持的力量一樣,未來老人家也能為成為臺灣的活力來源。
▍對側動作促進左右大腦連結,刺激腦迴路
為什麼「對側動作」對林爸爸的幫助這麼大呢?
林欣榮:「因為對側動作可以刺激腦迴路增生!」
(圖片來源:photoAC)
因為我們的左右大腦,各掌管不同側的肢體,左邊身體是由右大腦支配,右邊身體則由左大腦支配,用左手拍右側、用右手拍左側,就能讓兩側大腦一起活動。
如此刺激兩側大腦,刺激聯繫兩腦中間的胼胝體進行連結,讓腦皮質增生新的迴路,激活大腦新皮質,促進身體和大腦之間深度連結,讓身體協調性更強化。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大腦退化引起動作退化的疾病,會引起患者出現僵直、動作緩慢和姿勢平衡、顫抖等動作障礙,所以強化身體的協調性,可以改善這些症狀。就像在幼兒唱遊課時,老師常會要小朋友用左手摸右耳、右肩、右膝,用右手摸左耳。
―
對側動作,是促進兒童協調發展的關鍵運動,對銀髮族或是身體行動功能退化的老年人,這也是重新教育身體和大腦協調很重要的動作。
所以建議要經常進行跨越身體中線的運動,例如:用左手摸右腳、右手摸左腳。再練熟了以後,要再強化肌力;則可以改用左膝蓋往上碰右手肘、右膝蓋往上抬碰左手肘。
記住,是膝蓋往上碰手肘,不是手肘碰膝蓋,腿抬得更高可以同時練大腿肌和腹肌,也可以增加穩定性。
繼續閱讀:
1.
眼淚透露健康警訊 美研究:可檢測帕金森氏症
2.
據說居家復健人力充足......其實,治療師是加班到你家,你知道嗎?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自古即有「巴金森氏症」 中醫怎麼醫?氣要動 泡澡、針灸、飲食助行氣
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關鍵字
巴金森氏症
復健
對側動作
丁彥伶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
service@ilong-termcare.com
最多人關心
1
10多歲少女成今年首例傷寒本土病例 ...
2
韓星最愛!這樣吃減輕瘦身痛苦、提高成...
3
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因應疫情 部分輔具...
4
不殺價不比價!譚敦慈的懶人購物法買到...
5
這樣健走多燃燒47%內臟脂肪,還能預...
關於愛長照
|
聯絡我們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
會員登入
電子信箱
確認密碼
保持登入狀況
忘記密碼
取消
確 定
會員註冊
*
電子信箱
*
暱 稱
*
輸入密碼
*
確認密碼
我已詳細閱讀並接受
愛長照服務條款
及
隱私條款
取消
確 定
忘記密碼/重寄認證信
請輸入您的註冊電子信箱
系統將重新寄送「忘記密碼」信件
至您的電子信箱中
取消
確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