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只是肯定而已」男人要的很簡單,但長照悲歌,男性為何就是高風險?
回想我們台灣傳統的「男子教養術」,你會想到什麼呢?「男孩子不准哭!」、「男生要堅強。」、「男人就是要養家。」......長期的性別不平等,不只女性感到被剝奪,男性也是叫苦連天......不!其實是「有苦說不出」。
高風險家庭照顧者初篩指標:
照顧者面臨外籍看護工作空窗、需照顧2人以上、年紀大、因太累曾產生自殺想法、因太累曾發生家暴事件、沒有照顧替手、本身也是重大傷病/癌症/慢性病患、暫時因受傷/開刀/住院等因素無法照顧、照顧失智症者、想申請政府資源(社會救助、長照服務等)但不符合資格、男性照顧者等十一項指標。
在長照悲歌的新聞中,我們不難發現照顧者的身心壓力承擔到某一階段後,若無適時紓解,便可能釀成無法逆轉的悲劇,而有些男性同胞們,長期習慣用「壓抑」來處理自己的情緒,的確會因此缺少許多排解壓力,以及得到協助的機會。
▍ 讓男人們自己來,反而更具影響力
在家總(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高風險家庭照顧者初篩指標」中,「男性照顧者」榜上有名,原因就是男性較少對外求助,再加上並不熟悉照護工作,長久累積的壓力指數,與其他女性照顧者相比,大抵來說,是過之而無不及。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秘書長陳景寧指出,在目前擔任照顧者的中高齡男性中,有許多是屬於傳統教養中「有苦說不出」或是「有苦不願說」的一群;要如何接觸到男性照顧者,並協助他們一同解決困境,陳景寧分享給我們小祕訣,就是「讓男性去影響男性」。
目前關於家庭照顧者的相關課程中,指導老師或是帶領者通常是女性,陳景寧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男性照顧者通常會想要挑戰老師,卻在男性團裡中形成了另一種凝聚力。
「男性之間會互相分享、交流、指導,因為他們會彼此信任,建立更多的情感支持與連結。」男人的苦,只有男人才了解。思考一下,由男性自行組成或加入的團體,是不是的確十分團結呢?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