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不捨母親打針苦!她靠「天然食材」奠基媽媽8旬健康
「我不會規定母親要吃什麼,而是邀請母親與我一起吃。」母女倆一起共進三餐,母親看久了也感到安心,其實家人需要的是陪伴與安全感。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2020/12/30

樂活養生
想要高蛋白,除了總量,更要重視來源
從研究看來,蛋白質的攝取總量與心臟病發作沒太大關係,但攝取紅肉或加工紅肉的量愈多,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就愈高。
照護線上
2020/10/03

長期照護
改善睡眠品質的12個妙招-《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要創造理想的睡眠環境,光線昏暗是最重要的一點,而且最好暗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
一中心出版
2020/08/28

樂活養生
不吃藥就有效!做對7 件事,改善高血脂
降血脂不能只靠吃藥,更重要的是要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甚至不用吃藥就能成功降血脂。
今周刊-生活i健康
2019/12/29

心靈加油站
中意的死法
聽到大家的分享,放射科蔡大哥忍不住開口,「如果你喜歡乾脆一點,可以選腦動脈瘤破裂,只要幾秒鐘就會失去意識,乾淨俐落,身上一點傷口都沒有。」
照護線上
2019/07/25

病症知識
喝酒護心,還是傷心?(懶人包)
每周喝10份酒精(及以上)的人,會比每周喝5份酒精以下的人,早死個一到兩年。如果每周喝18份酒精以上的人其壽命更是大幅縮減四到五年。
照護線上
2019/07/17

病症知識
血糖太高或太低都很危險 – 糖尿病昏迷(懶人包)
在糖尿病患者意識不清之前,他們可能會先經歷血糖過或過低帶來的症狀。像是當患者血糖過高的時候,可能會表現非常渴,不斷解尿,口乾舌燥,覺得餓,口氣不好,視力迷糊,噁心嘔吐,心跳加速。
照護線上
2019/06/26

樂活養生
補充魚油是都市傳說,還是真有好處?(懶人包)
研究發現,一周吃四次魚類的人,比上不太吃魚的人而言,較少死在心臟疾病事故。而且魚類和海鮮對腦力比較好,比較不會失智或中風,應該是魚類海鮮能補充ω-3脂肪酸的緣故。目前建議成人應該每周吃兩份,總重約兩百公克份量的魚類。
照護線上
2019/06/04

樂活養生
胸悶、暈眩恐是心臟病前兆 醫師教你這樣護心
國健署106年國人十大死因資料顯示,心臟疾病共奪走超過2萬條寶貴的生命,高居所有死因第2位。
幸福熟齡
2019/02/28

病症知識
佔據死亡人口¾!原來十大死因原來都與「缺氧」有關
大腦重量雖只佔人體總合的約2%,卻占了體內氧氣消耗的20%,比起身體的其他細胞需要更高的代謝率,若無給予足夠的氧氣,就會導致細胞死亡。
早安健康
2018/08/23

樂活養生
小心!最新研究顯示,PM2.5會增加長輩中風與心臟病的致死率
但是當懸浮微粒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時,因為已經小到可以直接穿透肺部氣泡,它就會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對人體產生危害。
家天使
2018/07/06

病症知識
慢性病患易陷熱衰竭 3大方法可防護
陳燕蘭主任提醒,夏季預防熱傷害的3大方法,(1)盡量待在通風涼爽處,穿著以透氣排汗為主的淺色洋裝;(2)多多補充水分,每天至少要喝足2000CC的水;(3)出門前應該要先做好防曬。
Uho優活健康網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