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善終

共有 78 則相關文章

心靈加油站
慢慢地讓你迎向死亡,你的靈魂並沒有被困在那裡受苦-《愛的最後一幕》
我試圖坐下來和馬修說話,但發現這麼做非常困難,我也不忍心看著他的眼睛。好多年來我凝視著那雙眼睛尋找他的靈魂,現在卻希望他從來不曾意識到他的可憐情況,他的靈魂並沒有被困在那裡受苦。
寶瓶文化
2018/06/25
心靈加油站
朱為民:如果有一天,變成植物人,你會......
小妹一邊流淚一邊說:「不可以,怎麼可以不救,爸........」站在一旁的奶奶,爺爺的太太,輕聲說著:「你爸爸最怕痛了,這樣好嗎?」每個人,面對死亡,都有不同的意見,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寶瓶文化
2018/06/25
心靈加油站
「最後一刻,我讓父母急救插管......」諮商心理師 艾彼:放下悔恨,有時我們的選擇不多
突然的被推到前線去面對家人的死亡,不是一件你曾經預想過的事。當下情況那麼混亂,你卻必須做出立即的反應與決定,急救與否、插管與否?你不是醫療人員,只能憑著僅有的訊息做出判斷,你同意讓家人插管治療,已經是你當下能做出的最好決定。
諮商心理師 艾彼
2018/06/14
長期照護
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嗎啡的「折騰死」-從傅達仁安樂死看善終
安寧照顧絕對不是只有嗎啡,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醫學會皆指出,90%的患者經由簡單的藥物,就能有效的控制癌痛,而醫師用藥往往是從「最無侵入性」及「最簡單給藥時間」逐漸調整方式及劑量。傅達仁提到的「口服型」、另有「穿皮貼片劑型」都是優先選擇的方式。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8/06/08
心靈加油站
早點看破、就這樣吧!是將死亡的不安降到最低的方法-《不依賴的老後》
他和光子一樣,臨終前沒受什麼苦,面容安詳地就像睡著了一樣。當時窗外下著雪。 人從出生之後,最終都得走向死亡,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到了我這個年紀,早點看破這一點,也許是最能將對死亡的不安降到最低的方法。
遠流出版社
2018/05/31
新聞政策
「病人自主權利法」的核心價值:「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三個重點
「醫」、「家」、「人」。其實,在做「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時候,無論是醫療專業人員、意願人、家屬、醫療委任代理人,大家都必須坐下來,好好討論,為了意願人期待的生活品質,做出最好的選擇,就像是一家人一樣。
朱為民 醫師
2018/04/16
心靈加油站
瀕死經驗「不可言喻」,臨終經驗是否如此不同?《聽懂臨終絮語》
在生命的終點站,我們是否註定必須遭遇平實語言無法企及的經驗? 這些經驗是否以某種方式阻止或干擾了左腦的功能,而字面語言功能的退化則造成了更多象徵性及「非感官式」的經驗?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當我們所愛之人,即將死亡......《聽懂臨終絮語》
我們以最後話語當作素材,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對這些話語、對我們所愛之人,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將最後話語和藝術結合,一方面讓在世者與往生者之間的大門保持敞開,另一方面也是紀念比我們先一步離去的親人。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向我們警示死亡的夢:所愛的人將不久於人世-《聽懂臨終絮語》
通常這些摯愛的人不止在夢中被看見,也能讓當事人以某些方式深刻地感受到,有些人甚至會說到某種觸摸的感覺,夢境不止為我們提供洞見,也是一座平臺,讓我們摯愛的人,無論是瀕死的或剛過世不久的,得以和我們溝通。
時報文化
2018/03/22
心靈加油站
將臨終時,為何會看見已過世的摯愛親友來到身邊?-《聽懂臨終絮語》
假使你聽見親愛的人談起已過世的親友,或是和那些親友交談,不妨提出問題,並完全融入那一刻。這些重逢往往充滿喜悅,不但能為臨終者帶來寬慰,也能讓身旁的人、了解當下狀況而且並不害怕的人安心。
時報文化
2018/03/22
長期照護
領取高額年金的人,更需要出示生前預囑-《無痛離世》
「戶籍上還活著的高齡長者,其實很久以前就已經死亡」的案例接連不斷地被揭發出來,造成長時間詐領年金的社會問題。在考慮平穩善終這個模式時,高額年金有時會變成阻礙患者安穩離世的主因。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4
長期照護
給希望善終的你,叫救護車急救之前,必須知道的事-《無痛離世》
一旦決定採取居家臨終照護,遇到緊急情況不要叫救護車,而是要打電話給居家醫療主治醫師,等待醫師處理。如果沒有在事前講清楚,家屬一著急就會打電話給救護單位。而「叫救護車」這件事,就表示「同意替患者施行整套的急救措施和維生治療」。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4
2 3 4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