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醫師你怎麼開美國仙丹害我? 當藥師質疑醫師開藥該不該用藥
原本醫藥分業,是希望兩個專業共同為病患健康把關,現在卻常出現藥師給藥後,病患常搞不清楚醫師說自己有什麼問題,也誤以為醫師亂開藥,導致懷疑醫師的專業性。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8

樂活養生
【保健小教室】為什麼老人比一般人需要安眠藥?
人體的褪黑激素在嬰兒時期最高,到了六十五歲之後褪黑激素的分泌幾乎停止。褪黑激素除了對免疫有相當的影響外,主要的作用是調控人體的生理時鐘。也因此,很多銀髮族容易有日夜顛倒的情形。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6

樂活養生
【保健小教室】你還在用類固醇?揭開「類固醇邪惡」的迷思
人體不能缺乏類固醇,類固醇在體內是腎上腺素分泌的激素,包括可體松或稱皮質醇。皮質醇又稱為「壓力荷爾蒙」,當人體應對各種壓力時,便需要皮質醇。倘若缺乏皮質醇,會產生噁心、嘔吐、發燒、疲倦、體重下降等症狀。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6

病症知識
沒有B、C肝 年逾60也要做腹部超音波
黃秀芬醫師說,這些無B、C肝炎而罹患肝癌的病例有四成以上超過71歲,所以建議無論有無B、C肝炎,年過60歲就應該進行腹部超音波了解肝臟健康,也可以及早發現各種腹部病變。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5

樂活養生
開車肇逃 真的是安眠藥惹的禍?
史蒂諾斯類的non-BZD安眠藥沒有肌肉放鬆的問題,不僅效果快,清醒後沒有頭重、記憶差的副作用,曾被認為是最好的安眠藥。但是在研發20年後,卻發現這類藥物沒有想像中安全,由於這類藥物對肌肉沒有影響,反而造成很多「夢遊事件」。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7/13

病症知識
醫療新知:英國研發「皮膚貼片」驗血糖 糖尿病患未來不用每天痛兩次
英國發明的皮膚貼片微形血糖儀,是利用微小電流,從單一毛囊附近吸收葡萄糖並儲存於皮膚貼片的微形裝置中。每10到15分鐘會顯示一次血糖數據,由於每個感測器對應一個毛囊,就可以避免在吸取皮膚葡萄糖時,受到其他皮膚參數的干擾,所以測量值較過去的無創血糖機更準確。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14

病症知識
以為控制好癌症,命運卻用另一種方式,帶走摯愛的生命-被忽視的血小板低下
臺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少,為了避免血小板作用太強,血液結塊會阻塞心血管、腦血管,患者都有在服用抗血小板凝集的藥物。也因此,大家可能不太會注意到它的數值高低,但是血小板不足時,可是會發生致命的出血危機。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13

病症知識
麻醉一瞬間,爸爸卻變植物人...原來都是過敏惹的禍!
以成人來說,約有28%氣管過敏的患者對退燒藥過敏。過敏症狀包括皮膚癢、起疹子等。如果吃消炎退燒藥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症狀,就可能是對退燒藥過敏!這類患者在進行麻醉時,便很容易發生過敏性休克,但是只要事前給藥,就可以避免憾事發生。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12

病症知識
服「骨鬆症藥物」拔牙引發骨壞死率 臺灣人是西方人的10倍
為了預防骨折,被診斷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通常會服用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其中治療成份含有雙磷酸鹽的「福善美」是最早也使用最久的骨鬆藥物,因此服用者也最多。但也因而發現,服用者拔牙或植牙後,容易發生下顎骨壞死。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11

病症知識
爸爸的中風快復原了,卻開始插鼻胃管、用約束帶 ......「低血鈉」造成永久遺憾
為什麼鈉離子過低,會造成腦部這麼大的傷害?振興醫院腦神經內科兼任醫師尹居浩說,很可能是因為鈉離子不足引起「腦幹去髓鞘病變」造成腦水腫,這是一種不可逆的病變。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6/07

樂活養生
甜菜根汁可以防失智症?臺灣紅色火龍果也有效哦
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在美國化學學會年會中發表的研究指出,澱粉樣蛋白其實本身不會傷害腦細胞,而是它們與銅離子結合或其他金屬結合後,才產生氧化。他們發現甜菜苷可以降低90%澱粉樣蛋白的氧化量,可能成為未來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治療希望。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5/29

長期照護
懷疑另一半外遇,或家人偷東西?面對失智患者兩守則:藥物或轉移話題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抗乙醯膽鹼的藥物可以改善記憶變差,還有助延長失智惡化的階段,如果發現家人有被偷妄想或嫉妒妄想時,趕快求醫使用藥物,一定有幫助。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8/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