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期照護
不想為了照顧而離職? 家人出院前先做這3件事
有些人會選擇離職照顧家人,但貿然離職可能造成照顧者在經濟上、心理上更大的壓力,反而影響到日後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透過事前的準備與規劃,在不離職的情況下,有效的平衡工作與照顧責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19

長期照護
癌症免疫藥物如何使用?療程常見疑問解答
癌症免疫藥物並非所有晚期肺癌患者都可以使用,目前僅建議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有基因突變的病人建議使用標靶藥物治療,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有效控制病情。蔡俊明指出,癌症免疫藥物與標靶藥物為兩種治療,適用於不同患者,除非是臨床試驗,否則目前學界不建議同時使用。
照護線上
2024/03/12

長期照護
有這六點可能是初期失智!了解讓照顧旅程更順利
失智初期會出現的症狀包括:記憶力減退、判斷力下降,甚至出現妄想或幻覺、性格改變等。看著熟悉的家人慢慢變成不同的人,對照顧者的內心帶來很大的挑戰。失智照顧並不容易,但透過家人細心觀察、即時尋求治療,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積極溝通照護,可以改善問題行為、延緩病情惡化。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3/05

長期照護
輕忽小傷口、惡化恐截肢!糖尿病足治療照護重點提醒 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糖尿病患者要好好保護雙腳,穿著符合腳型的包鞋,避免赤腳走路,以減少受傷的機會。由於足部感覺異常,洗澡的時候,請先測量水溫,避免燙傷。患者要每天檢視足部,看看是否有傷口、水泡、龜裂、發紅、浮腫等狀況。如果有相關問題,請盡快就醫治療,不可自行塗抹藥粉、藥膏、草藥。及早做好預防跟治療,才能避免從一個小傷口,演變到難以收拾,甚至需要截肢的狀況!
照護線上
2024/02/23

長期照護
聞到惡臭,才發現足部潰爛!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不能等,整形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容易產生神經病變,感覺神經異常讓患者的感覺遲鈍,容易受傷、燙傷而不自覺。患者也會因為沒有感覺到傷口疼痛,誤認為是小傷口而延誤就醫。由於糖尿病患的免疫力較差、組織容易缺氧、血糖過高,會增加遭到感染的風險。若沒有及時控制感染,可能進展為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
照護線上
2024/02/22

長期照護
【光洋】前後自由復健褲,100%真實體驗,88%照顧者好評不分正反設計,自立穿脫減輕照顧負擔
不分前後面的獨特設計,除了讓照顧者更方便替換,也能培養長輩自行穿脫尿布習慣,不用擔心穿錯面,更能維持自立,延續健康力。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4/02/19

長期照護
陪伴失智長輩過好年 6招安心出門
過年期間民眾經常舉家出遊,若家中有失智長輩,更要提前做好長輩出遊的舒適度及安全性的準備。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可以透過6招陪伴失智長輩的貼心技巧,達到快樂的出門,平安的回家,讓旅程充滿愉快回憶。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2/07

長期照護
家有失智長輩,過年期間要注意這三點!千萬不要「猜猜我是誰」
春節是許多家庭難得可以團聚的時間,如果家中有失智長輩,務必學習正確的照顧方式,透過預防走失、保持正常作息,以及避免過度刺激,幫助他們適應節日氛圍,一起度過平安愉快的年節時分吧!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2/02

長期照護
長照有這四階段!看懂局勢做準備,面對變化不驚慌
長期照顧的旅程很漫長,若能看清楚照顧的全貌、了解自己所在的位置,可以減少迷惘的感受。且不僅是在學習如何照顧別人,同時也在學習如何照顧自己。無論是尋求親友幫助或利用長照服務,都不是逃避責任,而是幫助自己長久的走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31

長期照護
其實不想照顧,但他們是我父母⋯⋯照顧過程總是心好累?三個能讓心情輕鬆的步驟
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很少給我愛護,為何我要照顧他們?有些照顧者心裡會產生「我其實不想這樣做」v.s.「但他們是我父母」的矛盾,越照顧越心累,此時不妨嘗試「為情緒命名」的作法,幫助釐清內心的感受,減輕心理壓力帶來的煎熬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31

長期照護
冷靜的心態是關鍵!照顧者和失智者對話的3個要點
失智者可能會出現妄想、幻覺、錯認等精神行為症狀,讓照顧者覺得難以招架,此時若強硬的說服他們,可能會得到反效果。許多專家都建議,面對失智者時「順著毛摸」,保持冷靜的心態、用適當的方式應對,並多多照顧自己的內心,才能持續照顧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4/01/29

長期照護
糖尿病足、褥瘡傷口好不了?突破「生物膜」防空洞,對症下藥慢性傷口好的快!
慢性傷口發生病因包括:糖尿病足、壓傷(又稱壓瘡、褥瘡)等,嚴重可能發展成需要截肢或面臨敗血症風險。而傷口復原的無形敵人「生物膜」常見於慢性不癒合傷口,就像細菌的防空洞,,造成傷口難以正常復原,形成死循環。
愛長照企劃編輯
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