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長照機構

共有 30 則相關文章

新聞政策
打造理想長照 醫師、復健師送到家、吞嚥障礙成長照隱憂、長照特別扣除額每年12萬09/23【新聞彙整】
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齡長者因神經肌肉的活動能力下滑,咀嚼與吞嚥功能退化的問題吃得越來越少,或不想吃,常伴隨營養不良、肌少症與水分不足等問題,對病患的影響或可能出現身心問題,以及對家人或照護者的影響等。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9/23
新聞政策
南市增4處住宿式機構、助長照新制最大效益 個管員是關鍵、別怕失智 專家籲善用資源0916【新聞彙整】
政府刻不容緩地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政策,納入更多服務對象,並增加服務的項目,希望持續提升長期照顧需求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長照不可不知道幾大特點,一起來了解。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9/16
新聞政策
提高搭小黃補助, 柯文哲鼓勵老人出門、日本QR code指甲貼片不怕失智患者走丟2/22【新聞彙整】
台北市政府宣布3月起持敬老卡、愛心卡的民眾搭乘計程車、雙層觀光巴士的每趟補助款提升至50元。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這只是要鼓勵老人多出門,因為只是活得久沒用,重點是要活得健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9/02/22
長期照護
鬼才導演盧建彰 為爸媽找安養院的驚心歷程
盧建彰,曾經操刀執導蔡英文總統及柯P的競選廣告,被譽為鬼才導演。他十七歲時,母親因車禍腦傷失憶;三十一歲那年,發現父親有肝腫瘤,面臨父母都需要長期照護的情況,他親自尋訪各處安養機構,試著想找到讓媽媽恢復笑容的安養院,卻看見裡面最真實與不堪的一面。
幸福熟齡
2019/02/06
社會資源
【用愛過好年】家裡有還可以用的二手物嗎?來捐給需要的單位!從北到南25間物捐資訊整理
處理家中的二手物,除了一般熟知的回收站,其實臺灣各地許多機構每月都需要不同的物資捐助。以下,愛長照為您整理了25間接受民眾物資捐助的長照機構,說不定你家的二手物正巧符合單位的需求!
卡羅
2019/01/15
新聞政策
北市穩定就業補助 放寬年齡限制、外籍看護工家庭喘息放寬 估2.8萬戶受惠9/21【新聞彙整】
台北市政府繼針對退休公教人員釋出5萬7千個工作機會後,如今更瞄準中高齡就業者,將特定對象穩定就業補助的年齡限制,從40歲至65歲放寬至40歲以上。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9/21
長期照護
想要快樂老、在地老化到底行不行?看日本長照怎麼做
日本及台灣皆為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國家,,期待透過此次日本長照參訪,了解日本如何提供老人健康促進與長期照顧服務,汲取其優良的長照經驗,引進國內做為高齡友善環境服務之借鏡,建構「安全、充實、尊嚴、快樂」的核心價值,讓長者獲致溫馨的頤養生活為目標,維護老人權益。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4/04
新聞政策
銀髮旅遊補助?給業者的、長照險全台投保率2.5%、桃園國軍總院櫻花季長照列車開跑3/2【新聞彙整】
LINE上盛傳「觀光局對老人(65歲以上)旅遊有補助」訊息,並非一般民眾可自行申請,而是鼓勵旅行業者規劃友善銀髮族旅遊時可以請領的補助;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壽險業長照險有效契在去年底突破60萬件,整體投保率2.55%,顯示仍有努力的空間。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3/02
新聞政策
嘉縣首創!藥師納長照機構,照顧長輩的用藥安全
很多長輩都有多慢性病,但因為不了解用藥風險跟規則,可能會造成多重用藥、把藥吃到飽的困境外,也造成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無助於身體康復。因此嘉義縣衛生局結合藥師公會、藥劑生公會、社區藥局及轄區4家醫療機構,讓藥師直接進入長照機構教導長輩用藥安全。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1/23
新聞政策
長照機構規定再加碼、高齡研究基地、照顧者必備APP、漸凍人多元服務中心10/27【新聞彙整】
臺灣預計在明年進入高齡社會,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全台會有20%的老年人口,這些數字聽起來是不是有些危言聳聽?沒關係來研究一下。嘉義縣是臺灣目前數一數二「老在等」的縣市,而位在嘉義縣的中正大學,便在日前整合校內資源成立「高齡研究基地」,進一步針對智慧長照、新農業、電動車等提出新創技術應用研究計畫。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0/27
心靈加油站
在最熟悉的地方送別-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長期照護
鼻胃管不是老人的未來,造成了一段不自由又尊嚴受損的人生
因為鼻胃管不僅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也開始一段不自由與尊嚴受損的人生。而所謂的鼻胃管移除計劃,就是讓病人殘存的吞嚥功能,經過訓練後可以慢慢恢復過來,一開始先在液體食物中加入增稠劑,藉由黏稠的液體飲品,可以延緩液體流入咽部及食道的時間,降低病人吞嚥時的嗆咳機率,最後再慢慢地一口一口的吃,一步步提升病人的吞嚥功能。
善耕365公益媒合平台
2017/02/22
1 2 3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