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專欄】安寧緩和醫療是等待死亡?

【陳晞專欄】安寧緩和醫療是等待死亡?

安寧緩和醫療的原意,是在減輕、免除末期患者在身心理上的痛苦,以及面對治療的壓力,以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其治療重點在於症狀的控制,給予患者舒緩、支持的照護,臨終時也不會做過多的急救,讓患者得以「善終」

393 公民平台

2016/12/23

瀏覽數 26,312



安寧緩和醫療
 
早期安寧照護的推廣適用於癌症末期或罹患漸凍症狀患者,健保署自2009年才擴大適用範圍,包含以下八大類非癌末期安寧療護亦可納入服務:
 
1. 嚴重的失智症。

2. 大腦變質(中風、帕金森症等)。
 
3. 心臟衰竭。
 
4. 慢性阻塞性肺病。
 
5. 肺部重症。
 
6. 急性腎衰竭。
 
7. 急性腎衰竭。
 
8.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也因為2009才擴大適用範圍,因而在早期推廣安寧療護時,絕大部分都是針對癌末患者,因此民眾總有安寧=沒救了,也認為接受安寧治療等同醫療的放棄,是「安樂死」的一部分。



 
然而,
安寧緩和醫療的原意,是在減輕、免除末期患者在身心理上的痛苦,以及面對治療的壓力,以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其治療重點在於症狀的控制,給予患者舒緩、支持的照護,臨終時也不會做過多的急救,讓患者得以「善終」。
 
也就是說,安寧緩和照護就是當患者不想再繼續接受延長生命治療的時候,當身體因為病痛而感到暈眩噁心、疼痛、氣喘或其他症狀時,醫護人員會提供適量的藥物來緩解不適。
 
當然家裡有罹患癌症的病人,看到家人因為化療而引發的痛苦更是覺得不捨,如果獲得好處與承受的痛苦是可接受的,當然有持續治療的必要性。但醫療處置已經弊大於利,
安寧緩和醫療此時可以「給患者多一個選擇」,選擇增加生命末期的生活品質,避免承擔過多痛苦。
 
安寧中心
 
台灣目前現有的安寧照護資源有四種不同的形式:
 

在醫院內:
 
  • 住院安寧療護
 
醫院內設置安寧病房,由專業的醫療團隊、社工人員和宗教師提供患者支持和相關醫療協助。
 
  • 安寧共同照護
 
即使在患者住在一般病房,仍可照會安寧照護團隊與醫療團隊共同照護,獲得到完善的安寧緩和醫療照護與資訊!
 
 

在醫院外 :
 
  • 安寧居家療護
 
病情無須住院,但仍需要居家照護者,將由醫療人員組成安寧療護專業小組定期前往家中訪視,提供照顧者和患者有關治療、復健和護理等專業職能。另外,只要符合居家療護條件者,無論是在護理之家或是安養機構皆可申請,不限於個案住家。
 
  • 社區安寧
 
由基層診所或當地醫療機的醫療團隊提供安寧照護,就近照護安寧個案。和安寧居家療護的本質是差不多的,只是社區安寧的經費是由地方政府補助,安寧居家療護是可健保給付。
 
生命末期
 
在生命的末期,能夠舒服而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旅程,需要許多社會支持系統的共同合作,安寧照護並非等待死亡,而是落實以病患為中心,提供其所需的舒緩照護,提早為人生終點做一規劃,更能讓我們的生命圓滿豐盛,生死相安。
 
 

更了解臺灣的安寧醫療:
   
本文作者 / 陳晞
女同志、四隻貓咪的媽媽、邊緣人,參與和舉辦過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但還是個邊緣人......
看更多陳晞的專欄文章,
請點此
 

關於393公民平台
393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官網:
http://www.393citizen.com/index.php
 
―――

 

393 公民平台

393 公民平台

参玖参公民平台

393 公民平台結合學術、產業、公民三股力量,我們相信三人成眾、眾志成城,能讓國家長長久久。以實證研究公共議題,從產業角度深入問題根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期以公民力量影響、改變政策。因為關心,所以,起而行!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