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病症知識
中風復健新突破!利用「神經回饋」最新科技幫助大腦
大腦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 指大腦(構造)是可改變的,透過活動改善神經突觸、增進樹突增長,或產生其他途徑。
職能治療師 許世昌
2021/06/22

社會資源
不能住院復健了,改門診復健好嗎?-《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若中風短期內無明顯恢復,則需要較多且較密集的復健時間,所以住院復健可以做為考量。
原水文化
2021/04/25
社會資源
住院復健資源:復健病房、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PAC計畫全名為急性後整合照護計畫(Post-acute Care,PAC),是衛福部為了加速患者在急性期之後的復原情況,所提出的加強訓練計畫,大多是由一些區域醫院的復健科承包執行。
原水文化
2021/04/24

長期照護
【內有影音】下肢復健:膝蓋抗痙攣和強化運動-《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膝蓋動作的重點在於伸直與彎曲,過直容易僵硬,常彎就會軟。訓練的焦點應讓膝蓋有適當的柔軟性與彎曲度,讓走路時可以有流暢的動作。
原水文化
2021/04/23

長期照護
【內有影音】手指關節運動:包拳式、掌指關節彎曲式-《中風復健這樣做,提升自我照顧力》
只要肯動就有機會恢復,於是治療師教他跟他太太包拳式、掌指關節彎曲式,讓他們自己練習,過了幾個月,林伯伯的手指開始有些彎曲的動作了。
原水文化
2021/04/22

新聞政策
引進復健機器人提升病患復健效果、花蓮縣政府積極推動花蓮好食光送餐服務 03/22【新聞彙整】
Cyberdyne復健機器人可透過AI及機器人技術,有效提高癱瘓或行動不便者的復健效果,讓病患能恢復身心的健康狀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3/26

長期照護
【照顧智慧】愛長照FB社團經驗分享:如何鼓勵中風家人復健
這篇整理了「愛長照-照顧者聯盟」FB社團裡,照顧者和專家們分享照顧中風家人的3項要點,一起看下去!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21/03/21

社會資源
大千綜合醫院PAC計畫 助他車禍腦損傷再重新站起行走
透過積極復健治療,不僅可降低病人失能程度,也能減少照顧者負擔。圖/大千綜合醫院提供
元氣網
2021/02/25

樂活養生
怎麼看醫生,疼痛還是難好?這原則學起來,不延誤治療時機
黃鼎鈞醫師指出,最重要的是不要執著在同一科,基本上一個月內沒有明顯進展,就該考慮換另一科門診。
早安健康
2021/01/18
樂活養生
【國際新知】駕照訓練班幫助長者復健、運用AI技術分析高齡駕駛安全性
本集歐德藉由「日本高齡人士駕車而引發嚴重車禍」的消息和新聞,進而探討「高齡者駕車」這個議題。
歐德筆記
2020/12/17

病症知識
症狀千變萬化、全身受影響的多發性硬化症,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系統的攻擊是隨機的,因此神經受傷的地方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各處都可能出現,受損的位置不只一處,會影響很多不同的神經部位,所以我們會稱之為「多發性」。
照護線上
2020/09/30

病症知識
中風復健治療方式-心像療法簡單說
由以上文字可以了解,心像療法是一種練習的形式。當肢體受傷無法運動時,可以用來維持技巧、體能、耐力……等。換句話說,心像療法就是運用心像練習來達到治療的目的。
職能治療師 許世昌
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