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語

王竹語

專欄作家

臺灣作家,臺中豐原人,筆名取法學自畢卡索。已出版著作:
1.《醫生》(本書是2010年10月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臺灣館』展示作品) 2. 《我的整形世界》(天下文化,2006) 3. 《高科技健檢救你一命》(城邦集團原水文化,2006) 4.&5.《微笑看人生》、《無常看人生》(時報文化,2005) 6. 《尋找一首詩》(除了在臺灣出繁體版,簡體版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 7.《中國經典寓言的智慧》(晨星集團,2006) 8.《工作必勝!!戰國策》(晨星集團,2007)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臺灣老得太快了!借鏡荷蘭、德國、奧地利等七個國家,看看他們的長照怎麼做?
蔡英文總統已宣示長照財源將以稅收支應。醫師公會全聯會考察日本長照制度後表示,日本長照財源稅收及保險各占一半,經費都還嚴重不足,臺灣要用一點稅收就要開辦長照,未來如何讓長照走得長遠值得深思(臺灣醫界,2016)。
2017/06/28
病症知識
【王竹語專欄】停止對失智症汙名化,民間團體呼籲「失智早篩」該列入免費健檢項目
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警覺已刻不容緩,已有民意代表和團體呼籲將「失智早篩」列入免費健檢項目。   對失智症患者而言,早期診斷能延後入住機構的時間,進而能減少長期照護的費用;以家屬立場來說,早期診斷有助於日後患者的生活品質。
2017/06/28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長照人力的另一個思考點-為什麼不把「加強老人健康」計畫列入?
歐洲國家比台灣更早邁入高齡社會,除了提供優質的高齡者照顧服務外,也努力提高老人的自我照顧能力:先讓他們減少依賴;再減少老年人的罹病率、延後疾病的發生;終極目標是讓更多老人更健康,保持更久,減少國家的醫療支出。
2017/06/27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一位最好的醫師,是知道什麼時候不去治療」但終止醫療或安樂死,最難放手的 是你的家人
要能告知病人不用治療,醫師必須對疾病有全盤的了解,而且醫學知識必須非常淵博;要能告知病人無法治療,醫師必須知道醫學的極限以及承認自己的極限,這非常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家屬。我們看過太多「不忍放棄」的家屬,事實上,醫師使用療效極微的治療,給病人所帶來的痛苦可能比生病本身更是難受。
2017/06/27
心靈加油站
有盡頭的路,無止境的愛―電影《長路將盡》失智症患者與照護者的愛
很多失智症患者到最後已認不得家人,不能回饋任何的愛。照護的家人該如何自處?片中無怨無悔的丈夫給了答案:他包容、他瞭解,他接受。   他說:「就算是不被滿足的愛,也是充滿諒解的關懷。」   因為對他而言,付出的愛永不足夠;對他而言,無限心疼,充滿諒解;對他而言,他不需要天長地久,曾經擁有她,她就是天長地久。
2017/06/09
心靈加油站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深愛的人總有離開的一天,我們該如何面對
不要在我墳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不起。
2017/06/09
長期照護
未來長照是機器人的天下?動畫電影〈老人Z〉的長照觀點:人老了,就不需要愛了?
在日本動畫電影《老人Z》(ROUJIN-Z,1991)描述日本自從進入高齡社會以來,下列狀況一直持續
2017/06/02
樂活養生
芬蘭以臥床最久兩星期為目標,他們怎麼辦到的?「預防醫學」是芬蘭的全民運動
不知道這段話,是否能視為世上最早的預防醫學觀念。時間拉到了現代,預防醫學在今天,應該被視為新全民運動才對。   為什麼?我們來看看芬蘭這個例子。
2017/05/25
長期照護
【王竹語專欄】照顧殺人事件頻傳「不是你走,就是我走」-誰來關心照護者,說好的長照2.0呢?
我朋友是一位照顧者,55歲,正值壯年,照顧二次中風的爸爸,堅持不送安養院。她叔叔很不忍,好幾次勸她:「要保重自己的身體,爸爸走後,妳還是要繼續下去,有自己的生活。」   我朋友那天很累,竟然隨口回了一句:「誰先走還不一定。」
2017/05/24
長期照護
我出院,我不要被遺棄-長照有資源,不表示資源足夠-出院最想知道的五件事
健保署提供了解決方法:民眾若有居家醫療需求,可於辦理出院時諮詢醫院協助轉介後續的醫療照護,或上健保署全球資訊網,在「一般民眾」欄目下點選「網路申辦及查詢」,即可於「居家相關醫療服務」,查詢所需資源。病人如有長期照護需求,也可在衛生福利部官網點選「長照政策專區」,在「長照資源服務地理地圖」進行查詢。
2017/05/03
樂活養生
你想去養老樂園,還是長壽廢墟?臺灣有一百萬個孩子不見了,卻多了五十萬個老人-少子加高齡化的國安危機
北歐是養老樂園,但那是高賦稅率(以丹麥45%為例)下的產物,臺灣的賦稅率只有12%,要提高賦稅打造養老樂園將是更漫長的路。
2017/04/28
心靈加油站
一場不知何時結束的喪禮:照顧失智父十年,我沒哭,我只是心痛
「我不能好好照顧自己,因為我要照顧爸爸。一到晚上,爸爸不睡覺,東走西碰,發出很大的聲音,吵得家人無法入睡。有時爸爸因藥物作用而安睡,但是到了半夜,藥力一過,他忽然尖叫。我從來沒有聽過爸爸那樣尖叫,也不知道原來人的喉嚨可以發出那樣的聲音。我的小孩被嚇哭,不斷作惡夢。變成我要照顧爸爸,又要擔心小孩。
2017/04/18
2 3 4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