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病症知識
免疫合併標靶治療開啟新篇章!晚期肝癌不再絕望,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肝癌在臺灣發病率位居第五,死亡率則排名第二。根據國健署數據,臺灣每年約有一萬名新發肝癌病例,其中30-40%確診時已是晚期。林裕民醫師表示,「早期肝癌無症狀,建議有肝硬化、酗酒、B型或C型肝炎等高風險者定期追蹤檢查。」
2024/11/13

樂活養生
靠牆輔助,循序漸進學會深蹲(含影片、動作分解圖)
腿在人在,腿老人衰又摔。如果你也想維持下半身的肌力和活動度,練習深蹲是很好的辦法。在初學時期,找面牆壁開始練習,會讓你更安心。
2024/10/30

長期照護
糖尿病腎病變治療保養,腎臟專科醫師重點解析
糖尿病腎病變,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最早的異常變化是微量白蛋白尿,也就是尿液出現白蛋白微量增加的現象,病人容易出現高血壓,進一步對腎絲球產生傷害,使血中的尿素氮及肌酸酐的上升,至於蛋白尿較嚴重的患者,可能出現小便泡沫增加,下肢水腫、尿量減少等症狀,而且常常伴隨高血壓及高血脂。
2024/10/30

長期照護
健保給付肝癌晚期一線治療新利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 五大關鍵解析
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之一,由於早期沒有症狀,直到出現黃疸、腹脹等症狀時,已進展為肝癌晚期。此時,因腫瘤較大,甚至侵犯血管或轉移至其他器官,大多數患者診斷時已無法進行手術根除腫瘤。
2024/10/22

病症知識
下肢血栓恐截肢、甚至致命, 積極搶救不能等!認識「機械式血栓清除導管術」
根據研究,發生下肢動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心房顫動、先前放置過支架等;靜脈血栓的危險因子則包括久坐、臥床、懷孕、吸菸、靜脈曲張、惡性腫瘤、凝血異常、或近期進行大型手術等。
2024/10/18

病症知識
乳房良性腫瘤需要手術切除嗎?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適用時機與手術步驟,乳房外科醫師圖文解說
發現乳房腫瘤時,一定要定期追蹤,利用超音波等檢查觀察腫瘤的變化。」黃星華醫師指出,「如果腫瘤形態改變、迅速增大、屬於癌前病變或具有風險性的良性細胞,或影像判讀和切片結果不一致時,會建議切除腫瘤以確定診斷。」
2024/10/16

病症知識
改善癌症惡病質,幫助抗癌更有效
一般來說,如果以我們基礎的體重來算,在半年內體重流失超過原本重量的5%以上,這樣是屬於不正常的體重流失,如果是癌症的患者,就會符合癌症惡病質的條件,除了這個之外,還有一些別的因素,比如說體重雖然下降,但是沒有到5%,可能在2%到5%之間,但是又合併了其他,比如說衰弱、無力,或者是內分泌失調等等的症狀,也會符合癌症惡病質的條件。
2024/10/11

樂活養生
敏感地帶的反覆膿腫、發炎、異味,原來是「化膿性汗腺炎」
剛開始,患者可能會在腋下、腹股溝、或下腹部出現一些黑頭粉刺般的小隆起,接著出現單顆或多顆類似大顆痘痘或台語說「釘子」的深處結節,這些疼痛隆起處有些變大的時候會破掉,流出帶有異味的分泌物。
2024/09/29

病症知識
女性荷爾蒙好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醫:非直接相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初期症狀以雙手小關節的紅、腫、熱、痛的發炎反應為主,中後期可能出現全身關節發炎、關節變形,甚至關節外如血管炎、眼睛發炎等症狀。
2024/09/28

病症知識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肺鱗癌初期沒有症狀,不容易發現,但隨著腫瘤進展,可能出現咳嗽、咳血、胸痛、發燒、呼吸急促、體重減輕等症狀,且由於肺鱗癌好發於肺部中央,所以比肺腺癌容易出現咳嗽、咳血的狀況。
2024/09/18

長期照護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位於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如果主動脈瓣變硬、變厚,便可能無法在左心室收縮時完全開啟,讓血液無法順利通過,稱為主動脈瓣狹窄。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炯昭醫師指出,主動脈瓣狹窄初期沒有症狀,隨著主動脈瓣狹窄惡化,可能出現胸悶、胸痛、頭暈、昏厥等症狀,嚴重可能猝死。
2024/09/17

病症知識
私密處癢癢為哪樁?三大感染性陰道炎報你知!(圖文懶人包)
當私密處的菌叢失去平衡,或是受到感染,會導致陰道發炎,並引發一些症狀。例如在覺得私密處會癢,有些刺激不舒服感;發現陰道分泌物的顏色或氣味改變了,變得難聞,分泌物的量變多或變得濃稠;在尿尿或性行為時更是不舒服,有時還會有輕微的出血。
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