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線上

病症知識
這不是痘痘!鼠蹊、腋下反覆發炎、流膿,化膿性汗腺炎治療解析,皮膚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化膿性汗腺炎是全身性的發炎疾病,不會傳染,也與個人衛生習慣無關。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疼痛的腫塊或結節,可能會破掉、流膿。在反覆發作後,皮膚會變得坑坑洞洞、形成疤痕。常出現在腋下、大腿內側、乳房下方、腹股溝、臀部、後頸等皮膚皺摺處。
2024/08/22

病症知識
肌肉不是愈大愈好,小心讓人猝死的「肥厚型心肌病」(圖文懶人包)
許多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有肥厚型心肌病,因為症狀可能不嚴重,會甚至根本沒有症狀。若有症狀,常常是從青春期之後開始出現。雖然有些人帶有造成肥厚型心肌病的遺傳基因,卻一輩子都沒有症狀;也有些人雖然有症狀,但並不嚴重,不需要每天服用藥物控制。
2024/08/21

病症知識
食物中毒要人命!常見致病菌與症狀解析(圖文懶人包)
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食物內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當這些病菌持續在腸胃道理作亂、生長,就會引發不適。另外,食物中毒也可能與細菌製作出的毒素有關。
2024/08/20

病症知識
發作一次就可能癱瘓、失明!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警訊與治療,神經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泛視神經脊髓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己的視神經、脊髓等中樞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發炎損傷。相較於傳統藥物,單株抗體生物製劑的治療機轉較精準,能夠顯著降低復發的機會,也較不會出現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的副作用。
2024/08/19

樂活養生
小心流失營養、腎性貧血,透析後營養補充重點提醒,腎臟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近年來因透析患者罹患肌少症而導致死亡率增加故非常受到重視,提醒透析患者必須攝取足夠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熱量攝取也非常重要,建議攝取熱量是每天每公斤體重30至35大卡。
2024/08/18

病症知識
站不直且腿麻腿痛,原來是「脊椎狹窄」
脊椎狹窄代表神經走在脊椎間的通道時,因為空間不足而受到了壓迫,有些人沒有症狀,而根據狹窄位置不同,有些患者則在下肢、下背、脖子、或上臂處覺得疼痛、抽抽麻麻的,甚至肌肉無力。脊椎狹窄的原因與退化最有關,要與醫師好好討論治療方式。
2024/08/17

病症知識
別輕忽耳朵血腫,小心變成菜花耳(圖文懶人包)
提醒大家,不要輕忽耳廓血腫!當這團瘀青發生在耳廓軟骨處,就算不會痛、沒有擴張,還是可能會帶來麻煩的外觀變化,像是花椰菜一般。萬一遇上了,還是及早找專科醫師處理吧。
2024/07/18

病症知識
肩膀、髖部僵硬又痛,原來是「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
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polymyalgia rheumatica)容易發生在超過六十五歲的長者,尤其是七十歲到八十歲之間的患者最為常見,而幾乎不會發生在年齡低於五十歲的人身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發作。風濕性多發性肌痛症屬於一種發炎性疾病,因為慢性發炎而導致了患者有肌肉疼痛與僵硬的症狀。
2024/07/17

病症知識
一直鼻塞,就是過敏性鼻炎嗎?原來還有「非過敏性鼻炎」
無論是「過敏性鼻炎」或「非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都是找到容易誘發自己症狀的原因,並盡量調整生活狀況,配合使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就能減少因為鼻炎而影響生活品質。
2024/07/16

長期照護
這些狀況讓老人容易跌倒,改進策略一次看懂
老人容易跌倒的原因很多,有些跟環境有關,有些則與個人健康狀況,像是視力、血壓、藥物使用、與平衡步態有關。今天我們就從各方面來看看,究竟要怎麼做才能減少跌倒的機會!
2024/07/15

病症知識
多關心、多陪伴,共同面對精神疾病!
若察覺他人出現異樣,我們應該學習友善且同理地面對,了解對方生病了,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言行舉止,所以不要跟他爭論、不要加以批評、也不要贊同病人妄想的內容。可適當表示自己並沒有這種感覺、看法,並勸導病人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2024/07/14

病症知識
濫用處方藥,可能成癮、很傷身!
未經醫囑使用處方藥,可能發生危險,或因為產生生理及心理的依賴,而有成癮的風險,所以必須經過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箋後才可領用,以確保用藥安全。
202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