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院準備01/復健、買輔具、離職照顧...「惡夢這時才開始!」
46423 人瀏覽 -
-
2017/05/16
作者 康健雜誌 -
-
作者/李佳欣
你可曾想過,如果此刻父母突然生病住院,醫生說接下來幾個月甚至這輩子,有可能得靠輪椅行動、插鼻胃管或臥床,出院後,誰要來照顧?有哪些長照資源可用?要找哪家機構或看護較安心?出院後要多久做一次復健......
▍ 出院,準備好了嗎?
林小姐85歲的父親去年突然中風發作,第一時間被送至親戚任職的醫學中心。1週後,父親脫離危險期從加護病房轉回一般病房休養,醫師告知她等病情穩定,就可安排出院。但她心中的大石頭還沒落下,眼前還有一堆問題等著她來解決。
最讓她煩惱的是復健。
父親一住院,身邊的親友就再三叮嚀她:中風後3個月內是黃金期,這段時間要是沒好好做復健,父親很可能從此無法再順利行走。
但這家醫學中心離父親家其實很遠,返家後每天拖著剛病癒的身子舟車奔波實在太辛苦,家人還是希望就近找地方復健。
林小姐曾試圖向醫院打聽是否有較推薦的地區醫院,但醫護人員對自家醫院外的狀況不熟悉,無從給她建議。
因此,趁父親還在住院的那幾天,她利用陪病與接小孩放學的空檔,親自到父親家附近尋找適合的醫療院所,
「那時只覺得腦中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從哪問起,就一家家去看有沒有電梯、看復健的設備是否齊全。我心理壓力很大,很怕有什麼細節遺漏了、復健沒做好,爸爸從此不能再自己走路。」
(圖片來源:pixta)
要申請政府的補助與長照資源也比想像中困難。
一來,林小姐也不清楚究竟有哪些資源可以用,二來,每種補助的申請流程、時間、單位、以及要準備的資料都不一樣,為了搞懂其中差異、備齊診斷證明與申請文件,就得奔走三、四個地方。
「後來我才知道長照服務要到衛生局找長照管理中心;身心障礙手冊要先去區公所拿申請表、再找醫師鑑定;請外籍看護又是要找勞動部。」
等到快出院的前幾天,又得張羅父親出院所需的輪椅。聽說政府有提供輔具購買補助,但打電話去問才知道補助辦法規定,民眾需先等社會局派專人到家鑑定、核發證明後,憑證購買輔具,才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
但醫院輪椅不外借,縣市政府的輔具租借中心又很遠,很難一台台借回來讓父親試用。最後家人選擇眼前最可行的方式:放棄補助,直接到醫院樓下的醫療用品店去買一台。
(圖片來源:pixta)
▍ 走出照顧困境的第一步
回想起準備出院碰到的各種難題,林小姐也曾求助病房的護理師,但護理人員對政府單位、社區內的長照資源也不大清楚,她也擔心問太多,造成護理人員的麻煩。
「我是一直到出院後才知道原來有所謂的『居家服務員』、『復康巴士』等服務,」林小姐說。
唯一「幸運」的是,家中經濟狀況允許她在父親住院期間就暫時辭掉工作,返家後,父親也在她日夜督促、陪伴下,漸漸能起身行走。後來,更因為找到了外籍看護,林小姐又順利重返職場。
但在台灣,不是所有家庭都禁得起這樣的考驗。
根據衛福部《全國國民長照需要調查》統計,台灣約有230萬工作人口,因照顧失能家人而影響工作。其中,有13萬人因照顧離職。
(圖片來源:pixta)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雖然政府長照資源不足、不好用是多數民眾選擇自行照顧的原因,但過去調查也發現,家人生病到出院後的六個月內,是照顧者最慌亂的時期,也最容易做出衝動離職的錯誤決策。
還有許多高齡長輩,子女長期在外地工作,只要其中一人倒下,就變成老人照顧老人,最後往往另一人也跟著病倒。
但若在出院前,醫院能給予返家後的照顧建議、協助家屬找資源,甚至協助轉介到長照管理中心,當家人病倒時,民眾不會這麼茫然無助,甚至不見得非得為照顧放棄工作。
其實這不是假想的情境,而是早已在台灣推動許久的「舊制度」。(未完待續,請見>>出院準備02)
(圖片來源:pixta)
原文刊載於《康健網站》,授權愛長照使用,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繼續閱讀:
1. 把握黃金三小時,辨別中風四步驟,預防中風八守則
關於作者-康健
《康健雜誌》創刊1998年,主題從醫療趨勢新知、健康飲食、休閒品味、心靈關係,延展到環境、公衛、政策等領域。高齡社會來臨,老年人口增加,照顧需求迫切,《康健》也引介國、內外長照、醫療與活躍老化的新思維。我們希望陪伴讀者面對照顧的難題,也與台灣一同尋找迎接高齡化的解方。
更多【出院準備】的文章:請點此
父親一住院,身邊的親友就再三叮嚀她:中風後3個月內是黃金期,這段時間要是沒好好做復健,父親很可能從此無法再順利行走。 等到快出院的前幾天,又得張羅父親出院所需的輪椅。聽說政府有提供輔具購買補助,但打電話去問才知道補助辦法規定,民眾需先等社會局派專人到家鑑定、核發證明後,憑證購買輔具,才符合申請補助的資格。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