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丁神父離世的啟示:原來我們的人生,很多時候都是「配合演出」
44004 人瀏覽 -
-
2017/08/08
作者 心靈輔導老師 王漪 -
-
文/王漪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我停止了在「愛長照」的專欄文章,因為生活中發生了一連串的「生離死別」。雖然每個事件表面上似乎和我沒有直接關係,但往生者都是我的親戚和好友,其中有三位都是猝死,我的生活和心境很難不受影響。
其中一位好友,便是全國皆知的光啟社的丁神父,他於2017年5月31日突然過世,因為他在媒體上的曝光率很高,從他五月底往生之後的兩個月間,我和一些夥伴,幾乎天天都在處理跟他相關的事。包括了他來不及教完的課程,以及反覆地校對他的新書《我的一生很平凡,只有愛而已:丁松筠神父的生命之旅》
他的過世,讓我學會很多人生智慧,其中最大的意外禮物,就是對「生離死別的憂傷」這件事所產生的理解。
▍ 從憤怒到平靜 原來我的情緒和我想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pixabay)
5月31日中午,我在學校老師餐廳跟同事吃飯聊天,忽然接到一則簡訊,上面寫著「光啟社丁松筠神父…..往生…...」,我錯愕了幾秒鐘,頭腦裡面瞬間產生了一個類似「開關」的東西,這開關把丁神父的死訊暫時關掉了。
在那時,我依然跟同事如常地談笑,還一路走回宿舍,我相信他們完全察覺不到我頭腦的另一邊,正發生著生命中的重大事件。連我自己都驚訝那個「開關」的阻斷力竟是如此強大,不是光憑著人類的意志就能辦到的。
到了第二天,6月1日,本來該是丁神父領取中華民國身份證的日子,但他人走了,領證的慶祝聚會變成了追思會。我站在攝影棚的一個角落,看到前前後後的人,光啟員工,丁神父的朋友們都在流淚。女生哭成淚人兒不用說,就連站在我後面的燈光師,壯漢一枚,也從頭到尾流淚不止。
可是我,依然擠不出半點憂傷,不過憤怒倒是有的!我生氣上天為何要帶走我的至交,我有一種被「掠奪」的憤怒。
追思會當中,丁神父的弟弟丁松青神父宣讀了他的遺囑,其實他會預立遺囑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丁神父有30年家族遺傳的心臟病史,至少做過四次心導管手術,過世前的兩個月還做了心血管支架手術,可能75歲的他,在大家面前總是神采奕奕,我們都以為他是「不會死」的那種人。他走得令人措手不及。
當小丁神父(一般人對丁松青神父的稱呼)宣讀到其中一段,要大家不要為他的離去而悲傷,反而要以開「歡送會」的心情送走他。因為他一生過得豐富圓滿,沒有遭受到許多老人在最後一段受到的折磨,他得到善終…..他勉勵自己的親友為這一切感到欣慰,感恩!
當他說他要的是「歡送會」,這個意念產生了龐大的力量,6月17日,整個追思禮儀很盛大,氣氛是一片祥和,沒有看到什麼人哭紅了眼,除了靈柩離開聖家堂,前往彰化靜山入土時,難免有人感傷落淚,之後人們的情緒很快地恢復平靜,人們口耳相傳著:「丁神父要大家開開心心的!他說:他愛我們每一個人,他愛臺灣!」。
(圖片提供:王漪)
神父入土後的一段時間,我必需常回到光啟社去跟他們討論後續的事,真的很神奇,有幾位跟神父長期一起合作的女孩們,在神父過世後,整整哭了一個禮拜,但當她們知道神父的心願是:「你們要快樂,別為我憂傷…...」,大家心境的復原真的「如有神助,各個精神抖擻,開始投入工作,就連提到他時也是滿臉笑容,有非常多的人分享到一個共同的感受:『覺得神父還在我們身邊陪著我們!」
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有很多的情緒,包括哀傷、憤怒、敵意、憎惡、失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而來的。
▍ 你的人生 是否應觀眾要求,配合演出?
這些後天學來的情緒,經過代代相傳,如果沒有察覺,逐漸就會被當成「本該如此,天生如此,必需如此」,否則你就是離經叛道,人們怕被指摘,怕被質疑,於是不管自己真正的感覺是什麼,都會選擇「應觀眾要求,配合演出」。
例如:有人無論是英年早逝或是福壽全歸,家屬在出殯那天都得呼天搶地一番,如果擔心自己哭得不夠慘烈,還得花錢請別人來哭。人在那個階段心境都是複雜慌亂的,可能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問自己:「我的感受到底是什麼?我是真的哀傷?或是我害怕如果我太平靜,旁觀者是否會認為我很不孝?所以,我還是按慣例配合一下較好?」
從丁神父過世開始,我始終感覺不到哀傷,有人特地問我:「你真的沒掉過一滴眼淚嗎?」,我說:「沒有,他一生活得很好,因為是猝死,也沒有太長時間的痛苦,我要哀傷什麼呢?」,直到小丁神父唸出那份遺囑,我才為我的『不哀傷』感到釋懷,不再質疑我自己是否冷血到無感。
每個人對「失去」的感受和表達方式不同,或許當某些人已經開始淡忘這些事,我還在日復一日的寫我的臉書:「To Jerry 百日書寫」到今天,已經寫到60篇,還有40篇要寫。
(圖片來源:pixabay)
當我們開始察覺到有很多感覺,很多情緒,其實是因為「相約成俗」學習而來的,而且這些學來的情緒給你帶來不快樂,或是受捆綁的結果,我們就可以檢視這些感受和情緒的來源,究竟有沒有道理。
例如:「做婆婆的覺得一定要姿態比媳婦高一點,才不會在家裡失了權威。」 媳婦嗅到這個氣息,也開始進入備戰狀態,芝麻小事都能構成婆媳不合,這才符合八點檔的劇本唄。
「女孩非得覺得這社會重男輕女,時時刻刻在找不公平的證據,以便即時反擊」,「上課有學生一直講話,就認定他是看不起我這老師,我非得讓他知道這場子是誰的......」
日常生活這種例子俯首皆是。我們配合別人寫的劇本演出,卻為自己惹來長期的苦惱。
▍ 越老越豁達?還是越老越固執?
我曾經有一個女房東,天生膚色極為白皙,兩頰總是像抹了胭脂似的,他的先生過世的時候,她幾乎不敢出門,因為聽到巷子裡的三姑六婆批評她:「老公剛入土,就敢塗脂抹粉…...是怎樣啊?這麼快就守不住了?」她為此憤憤不平了好幾年,後來想通了,便接受了自己:「先生比自己大20多歲,先走是必然的,我的生活重心不是天天哭,而是把三個孩子好好撫養長大,我不必把臉抹上黑灰,哭給大家看…...」
她的晚年經常穿花衣服,跟朋友出去玩,跟兒女關係變好,活出了真實的自己。
「豁達」可能得花好幾年才學得會,「誠實面對自己,接納自己真正的感覺」,這是必要的起點。
(圖片提供:王漪)
丁神父不是哲人,但他是智者,無論是生前或是往生後,他總是惠我良多,即使離世了,都像在告訴我們:我們對事情的感受常是真實的嗎?人生過程中,若能學習檢視自己真正的感受和情緒,學習找到一種既忠於自己,又能利人利己的態度,人生的滋味,才會更甘美些。
推薦閱讀:
1. 90歲怎麼活?老奶奶告訴你:不被「人生應當如何」的世俗所束縛
2. 「依照世間的規矩盲從地過生活,絕對得不到幸福。」-《積存時間的生活》
心靈輔導老師|王漪
點此了解王漪>>
• 當你抱怨公婆、家人時,只是朝他放毒箭,所以他的「壞」永遠不會好……
• 人過了中年,不要讓幸福擦肩而過,隨時記錄,讓自己活著「有憑有據」
—
這些後天學來的情緒,經過代代相傳,如果沒有察覺,逐漸就會被當成「本該如此,天生如此,必需如此」。 人們怕被指摘,怕被質疑,於是不管自己真正的感覺是什麼,都會選擇「應觀眾要求,配合演出」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