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投保「親晤親簽」有問題!
16094 人瀏覽 -
-
2018/01/24
作者 Smart智富 -
-
撰文/彭金隆
台灣保險市場缺乏創新,原因很多!許多人認為是與實施逾50多年的「親晤親簽」規定有關。最近有媒體報導,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已在討論保單此規定是否需要改革,只要「技術上有不可否認性(編按:指不能否認交易或事情之存在),政府會考慮開放」。
保險商品中,特別是壽險商品,因保險給付涉及被保險人的生命,為防止危及生命的案件發生,主管機關規定,保險業務員在招攬保險時,必須親自與客戶會面,此為「親晤」;要保人需親自在文件上簽名,有死亡給付的保險,更一定要取得被保險人的書面同意,這就是所謂的「親簽」。
制度如此設計,前提是假設保險交易都是人與人面對面處理的。可是現今科技爆炸,網路投保興起,一定要人與人面對面才能完成投保的這個規定,立刻引來批評與質疑。
雖然確定被保險人的真實身分,以及確認要保人的投保意願,是監理機關監督保險公司銷售流程正確與否的重要關鍵。然而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契約生效,只要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就好,並不一定要簽名或蓋章。至於簽名或蓋章,只是我們確認交易的主要方式,並非唯一的方式。
親晤親簽制度立意雖好,但仍有許多問題,例如保險業務員看到某個陌生人,真能證明他的身分嗎?因為法規並未規定保戶買保單時,要提供雙證件給業務員,或是需要拍照存檔,只能由業務員自己判別。另外,簽名只是一個動作與符號,並不代表簽名的人同意內容,而且簽名本身常變化也容易被仿冒,因此親晤親簽制度只能算是驗證身分與意願的方法之一。
現在科技快速發展,已經有許多不用面對面就能確認身分的方式,例如透過證件掃描搭配臉部辨識,來判別一個人的真實身分,應比透過業務員親自看到更具效力。如果能夠用影音、影像,直接錄下保戶的聲音及具體的交易內容,會比簽名更能表現客戶的真實意願。
透過新科技辨別保戶身分,不論是面對面或是在網路上都能做到,還可以進行保險銷售和客戶服務,業務員也可利用這套制度,強化對保戶的服務。因此,如果這項限制真能開放,我想對保險市場的發展與保戶權益保障應該都有助益。
本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 挑選類長照保單先確保有理賠這7項疾病
• 「即期年金險」不能只看費率,4項指標安心領到老
關於作者-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以及透過旗下臺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等財經暢銷書,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
–
親晤親簽制度立意雖好,但仍有許多問題,例如保險業務員看到某個陌生人,真能證明他的身分嗎?因為法規並未規定保戶買保單時,要提供雙證件給業務員,或是需要拍照存檔,只能由業務員自己判別…… -
-
-
- ● 關於作者>>
- +看更多作者
-
-
- 出版媒體 Smart智富
-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fref=ts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