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家人有三人患鼻咽癌  當心全家都是高危險群

三代家人有三人患鼻咽癌  當心全家都是高危險群

一般癌症復發有八成是在治癒後兩年內發生,所以治癒後前兩年要密集追蹤。一般是一到三個月回診,兩年以後延長為三到六個月回診,超過五年後復發率低於5%,就可以每半年到一年追蹤即可。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2019/04/12

瀏覽數 17,049



文/醫藥線記者 丁彥伶
 

「擤鼻涕有好多血絲,我是不是鼻咽癌?」聞癌色變的現代,到底要怎麼注意身體的警訊跟徵兆?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說,鼻腔血管很豐富,很多人擤鼻涕太用力都會出血,所以一般人無需過度緊張,
 
鼻咽癌常有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
三代家人中有三個或三個人以上罹患鼻咽癌,就要注意自己是高危險群,鼻咽癌男女都可能侵犯,但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三倍,所以更要注意。
 


▍廣東移民發生率高,EB病毒檢測簡易快速
 
廣東一帶是全世界鼻咽癌發病最多的地區,即使移民了,發生率還是比一般人高出七倍以上。在臺灣,雖然已掉出十大
癌症死因,但發生率依然很高,尤其好發在45歲以上;患者罹病時,經常是家中最重要的家庭支柱,一旦發病,也往往形成了家庭的難關。
 
有人說鼻咽癌是客家人特有的癌症,侯勝博說,其實不只是客家人會得鼻咽癌,歐美或日本人等各國也有人罹患!但是和人類白血球抗原HLA-A2型基因關係強,所以確實移民自廣東的客家族群比較多,但除了基因以外,和飲食以及EB病毒感染也有關係。
 
飲食的部份目前認為和喜歡吃「醃漬」的食物,尤其是港式美食中「鹹魚雞粒飯」中的鹹魚關係大。
 
醃漬
(圖片來源:pixabay)
 
另外,EB的感染佔很關鍵角色。EB病毒是很常見的病毒,在臺灣的成人,幾乎所有人都曾感染過,只有極少數會在體內形成潛伏性感染。據研究發現,EB病毒在感染細胞內所合成的蛋白中,有兩種具致癌作用的蛋白,一為潛伏性膜蛋白第一型(LMP1)其二為核蛋白型第一型(EBNA1)。
 
侯勝博說,我們的副總統陳建仁最著名的研究發現,只要針對體內這兩個EB病毒基因進行「酵素免疫法檢測」抗體,如果體內有這兩個基因抗體同時升高,受檢人在未來10年內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32倍。
 
這項檢測非常簡單便宜,而且準確性很高,如果認為本身為高危險群,可以進行檢測。另外,高危險群也可以進行鼻咽部抹片篩檢,都可以提早發現是否有罹癌風險。
 


▍追蹤檢查做EB病毒DNA檢測可提早發現
 
另外更準確的,是進行EB病毒DNA檢測,可以準確推估,但是這項檢查比較繁複,費用較高,較常用在鼻咽癌治療的追蹤。一般如果病患接受放射治療二到四週,EB病毒的DNA量會降低到一半以下,如果治療效果良好,放射六到八週會降低零,如果治療中追蹤病毒量並沒有降低,就要注意治療效果是否有問題,必須調整治療方向。
 

 
如果治癒後在追蹤期間,突然檢測出有EB病毒DNA,也要小心是復發的徵兆!通常發現病毒DNA又出現,可能半年後才會發現病灶,所以要趕快追查,即使復發也不要洩氣,愈早治療愈有再治癒的機會。
 

一般癌症復發有八成是在治癒後兩年內發生,所以治癒後前兩年要密集追蹤。一般是一到三個月回診,兩年以後延長為三到六個月回診,超過五年後復發率低於5%,就可以每半年到一年追蹤即可。
 
癌症
(圖片來源:photo AC)
 

繼續閱讀:
 
1. 癌症術後保養-前期、中期、後期的飲食重點
 
2.
治療癌症新希望:治癌疫苗與免疫療法

 
資深醫藥記者|丁彥伶

點此了解丁彥伶>>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資深醫藥記者

曾任大成報健康中心主任、欣傳媒醫療記者、前週刊王時尚娛樂新聞平台副主任,現為醫療專欄作家。 在健康醫療線上提醒民眾注意健康保健多年,近來鑽研運動醫學和肌少症,親身體驗,日益發現運動的好處,只要願意多動,真的可以克服肌少症,常保年輕體態,也會更健康!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