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預備退休生活,學習思考「合適的」下一件事-《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8352 人瀏覽 -
-
-
2020/08/30
作者 四塊玉文創 -
-
-
-
-
-
文/魏惠娟、王梅
這個標題很有意思,什麼是「合適的下一件事」?這是由《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作者茱莉亞 • 卡麥隆提出的主張,她解釋,「下一件事就是在此時此刻有什麼念頭,或看到什麼情景,觸動你想要採取某一個行動,只要讓自己踏出的小小步伐,往往就是啟動下一件事的開端。」
許多中高齡同學在面臨生涯轉換時,難免都會感到困惑。在職場的時候,每天都有清楚的任務,或者老闆交代必須達成的業績目標,總是知道下一件該做的事情。退休以後卻完全不一樣,沒有人下指令「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些多出來的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填滿,著實令人發慌。
每當有讀者帶著這個困擾求助於茱莉亞 • 卡麥隆時,她都會教他們一招:自己在心裡想一件事,想得出來的任何一件事,然後站起身來,立刻去做那件事,只要去做下一件事情就好。
這下一件事情不必很複雜,有時很簡單,譬如,鋪床、洗碗、倒垃圾。當你一邊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有可能就可以讓你想到下一件事。譬如,某天你在臉書上看到別人張貼到土耳其旅遊帥帥美美的照片,也勾起你的玩興,讓你蠢蠢欲動;譬如,聽到一位朋友最近報名參加一堂十分有趣的烹飪課,而你也正想拜師學習廚藝;譬如,在網路上看到某某語文班招生的公告,而你一直很想回到課堂增進你的語文能力,等等。
✔ 掃除也可以是合適的下一件事
有兩位高年級同學在臉書公開他們在菜園除草、澆水、施肥的照片,結果引來了一堆朋友按讚叫好,紛紛表示要揪團到菜園裡體驗「一日農夫」。後來,這群按讚叫好的朋友果然換上防水長筒雨靴、套上工作手套、頭戴草編斗笠,在豔陽高照的假日裡,彎腰屈膝在菜園裡工作了一整天,拔草、澆水、施肥,汗水濕透衣衫,心情卻無比愉悅,看著結實的果樹,他們已經開始滿心期待,到了收成季節又有「合適的下一件事」可以讓他們共襄盛舉。
這樣簡單的「一件事」,觸發了這群人心中深藏已久的「田園夢」。原來,很多人心目中都曾經想擁有一畦菜園或一座花園,可以栽種各式喜愛的蔬果花木,最常聽到人們說,退休以後要回家種田,或者搬到郊外鄉下享受田園之樂。然而,當他們委身在都市裡工作,沉重的工作壓力與居住空間的限制,讓他們距離田園夢愈來愈遙遠,當他們發現有一座菜園可以小試身手,內心的呼喚油然而生,猶如久旱逢甘霖,滋潤乾涸的心靈。由於這次小小的「一日農夫」行動,或許成就未來圓夢的敲門磚。
(圖片來源:pixabay)
急診醫師郭健中在五十歲前夕轉換人生跑道,決定重新出發,展開自我探索。離職後,解脫原本生活的框架和束縛,固然自由開心,但面對突然多出來的空閒時間和空白的行事曆,到底想要自我探索什麼,其實還是迷迷糊糊。
第一天起床,他先到住家附近打了一趟太極拳,回到家想到的下一件事,居然是立刻拿起掃把,決定當下乾脆來個大掃除,一鼓作氣從一樓打掃到四樓。他形容,掃除完畢突然有一種收復失土的成就感,就好像把心情上堆積已久的垃圾與灰塵一起清掃乾淨,頓時有一股充滿重生的感動。沒想到,老婆在一旁揶揄他:「你平常沒有受到感動,是因為打掃的家事一向都不是你在做啊!」郭醫師笑說:「老婆下的斷語,可真是一針見血,直到跳脫平日習以為常的舒適圈,我才赫然看見身旁辛勞持家的另一半,真是自己非常重要而且值得好好感謝的人。」
接著,郭醫師展開的下一件事,就是花了五天騎自行車環半島,出發前幾乎天天下雨,但他相信一定可以達成,果然出發當天天氣就放晴了。他一邊騎車,一邊享受在大自然中好好地呼吸,用心感受自己的心跳,以及與早市的老伯愉快地交談。
郭醫師得到一個深刻的啟示,進入下半場人生不再需要匆匆忙忙地走馬看花趕路,而是沉浸在當下與自己的真心對話,他引用日本作家佐藤誠《Nosari:迎接綠色假期時代》的一段話:「置身於豐富的綠色山林田野間,藉由與人的相會、交流所度過的一段具療癒能力的時光與體驗。」只要跟著內心真實的感覺走,幸運的青鳥翩然而降,甚至帶來驚喜與感動。
(圖片來源:pixabay)
✔ 沒有時間喊無聊
真的,合適的下一件事並不需要像乘坐太空船登上月球這般偉大,全世界也只有這麼寥寥可數的人曾經上過太空。你的下一件合適的事也許是製作一個手工木桌,也許是編織一件漂亮的毛線衣,或者是翻修你家的陽臺。而且根據經驗,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總是會發現到下一件可以做的事情,接著,下一件事的下一件事也神奇地出現了,它們一件接著一件而來,甚至有時候是好幾件事情同時而來,讓你終日忙得不亦樂乎,根本沒有時間喊無聊。
如果你的退休生活或下半場人生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下一件事,也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就請豎起耳朵用心聽、睜大眼睛細心觀察,總是會發現到合適的下一件事,它們無處不在。假設你對任何事都提不起勁,一想到要打發那些無聊的時間就覺得頭大,加拿大退休達人爾尼 • 柴林斯基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有人讓你覺得厭煩無聊,那一定是你自己。」爾尼 • 柴林斯基從二十九歲開始就一直處於暫時退休或半退休狀態,並早在一九九○年出版《樂在不工作》,對於現代人汲汲於工作但愈來愈不快樂的生活模式,率先提出反思,引起非常大的迴響。
近幾年,我們以樂齡教育為主軸開設的各類課程中,出現愈來愈多年過五十、六十歲,甚至七十歲的高年級生,他們在進入下半場人生之後,選擇「合適的下一件事」就是回到校園重新做學生,不管是為了打發多餘的時間或是追求個人成長,因為做了合適的這一件事,讓他們的生命發生改變,我們親眼所見很多這樣激勵人心的故事。
當你開始留意下一件事,就像是裝設了不斷搜尋的雷達天線,常常「下一件事」就會自動出現在你的眼前。此時,最重要的原則:採取行動!千萬不要只是坐在那裡癡等,別呆了,這樣下一件事永遠不會發生。祝你好運!
繼續閱讀:
1. 老有所用!北中南的退休朋友們,可選擇:佈老志工、樂齡陪伴員、高年級實習生
2. 用2大利器規畫正確退休藍圖
更多《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的文章:
《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
作者/魏惠娟、王梅
本文經四塊玉文創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本書更多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
―
退休以後卻完全不一樣,沒有人下指令「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些多出來的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填滿,著實令人發慌。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