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照護】巴金森氏症的日常照護

    80482 人瀏覽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典型的症狀為:顫抖、僵直、動作緩慢、行動困難等。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照顧上要特別留意其安全。


    整理撰文/趙光鹽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漸進性、退化性的神經疾病,主要病因是腦中神經系統退化,引起多巴胺的釋放減少,進而影響患者的動作。


    巴金森氏症好發於60歲左右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約2:1),典型的症狀為:顫抖、僵直(主要發生於身體部位處於休息的狀態時)、動作緩慢、行動困難(如:軀體向前彎曲,走路時會由小步變成快步)。


    由於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影響患者的行動,所以在日常生活照顧上要特別留意其安全,另外,要盡可能鼓勵患者使用並保持尚有的功能,以減緩病程的退化,身邊的家人及朋友也需要多點耐心與鼓勵,幫助患者接受並共同面對疾病帶來的不適。
     

    (圖片來源:photo AC) 



    ✭ 營養攝取
     

    巴金森氏症患者因為藥物以及吞嚥動作受到影響,進食量會減少,容易越來越瘦,或出現營養不足的狀況,因此,可以鼓勵患者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或是選擇喜愛的食物,盡可能均衡地攝取五大類食物;若食物太大塊不易咀嚼,請協助將食物切成小塊,或是烹煮得軟一些。


    為防止便秘,可多吃高纖食物,例如蔬菜或全麥食品,並攝取足夠的水份,對腸蠕動都有幫助。





    另外,巴金森氏症患者須長期服用多巴胺類的藥物,盡量在飯前半小時服藥,避免蛋白質類的食物影響藥物的吸收;實驗證實,減少蛋白質可以改善臨床症狀、提高藥物的效果,故對於巴金森氏病的飲食設計,建議將蛋白質攝取的時間重新分配,白天降低蛋白類的食物攝取,晚上再增加蛋白質食物的補強。


    食物中的維生素B6(如麥麩、肝臟、腰子、心臟、香瓜、包心菜、牛奶、蛋、牛肉)也會影響多巴胺的作用,請勿補充過量。但除了B6之外,其他各種維生素、礦物質,患有巴金森氏症的長者需要的量反而比一般同年紀老人更多一些。
     

    (圖片來源:MMTstock) 



     用餐與進食
     

    愉悅的心情有助增加食慾,所以同住的家人應多與長者一起用餐,並和他交談、聊天,盡量避免讓長輩獨自一人用餐。長輩若動作不穩,無法使用一般餐具的話,可選用特製的餐具(如加大把柄)並鼓勵長者,即使緩慢也盡量自己吃飯,以維持進食功能。



     衣著
     

    為維持長者自行更換衣物,務必給予長者充足的更換衣物時間,衣物的選擇以容易穿脫為原則,選擇前開扣的衣服,將鈕釦改用拉鍊或是魔鬼氈代替;外出時勿穿需綁鞋帶的鞋子或是涼鞋,改用以魔鬼氈固定的鞋子,以減少跌倒的危險,也須留意鞋底的防滑度。


    冬天時要特別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長輩因為冷而穿著過多厚重的衣服,影響行動。
     

    (圖片來源:pixabay)

     

     居家安全
     

    由於患者動作緩慢,且可能會突然僵直,故在長者的活動範圍內應減少雜物的堆放,保持暢通;有尖角的家具,可使用軟墊或是防撞墊包覆;貴重的飾品、檯燈、花瓶等不要擺在長者常經過的路線上;留意家中地板是否有高低不平處;浴廁時常保持乾燥。若可以,將門檻拆除,房間、浴廁皆加設扶手,協助長者起身及行走。


    睡覺時,為避免長者在晚上發生意外,電話、緊急鈴、常用藥物可擺在床頭或床邊等隨手可拿的地方;另外,床邊可準備尿壺或是便盆椅,若長者夜晚想如廁也不須走太遠。



     清潔

    浴缸、蓮蓬頭、馬桶附近加裝握手把,或是擺放小椅子讓長者可以方便洗澡,也可降低在浴室跌倒的機會;浴缸底部以及地板可放防滑墊,避免滑倒;沐浴清潔用品以擠壓式的沐浴乳代替肥皂(不好握,易滑)。

    更多沐浴輔具看這裡→洗得安心又享受!就用「沐浴輔具」提高生活品質 


    選用電動刮鬍刀及電動牙刷幫助長者自行清潔。
     

     

    (圖片來源:photo AC)



     外出旅行
     

    雖然巴金森氏症是不可治癒且會持續惡化的疾病,但讓長者保持心情愉悅,依狀況參與還活動或是外出遊玩,對於延緩疾病所帶來的不便有其一定的效果,安排外出旅遊時可依長者的患病情況,規劃適當的距離與內容,必要時可以和醫師討論旅遊行程


    外出時記得事先將平日服用的藥物另外準備,隨身攜帶小點心,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事先與站務人員或購票時提出需求,請求協助或是安排離出入口較近、靠走道、距離廁所較近的位置。
     

    (圖片來源:pixabay)


    巴金森氏症對於患者及家屬來說,都是極其不易照顧的疾病,除了照顧患者生活起居及維持尚可執行的功能外,心理支持也是相當重要,除了給予患者多一些耐心與包容外,十分建議與患者參加支持性團體,從他人的例子中也能夠相互支持、獲得個別性照顧的經驗,讓照顧的路不再孤單。

     

    參考資料:

    李和惠、林麗秋、黃玉琪、吳碧雲、林貴滿、林靜琪、羅筱芬等(2010)=內外科護理學=台北市:華杏。
    台大醫院
    實際臨床照顧經驗



    繼續閱讀:



     





  • 更多福利補助、長照資訊,每日傳遞給您
    快來加入愛長照Line↓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
 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service@ilong-termcare.com
  • 愛長照定位:解決照顧者疑惑的社群、整合長照專業者的論壇、關心長期照顧者的媒體
  • 愛長照宗旨:希望,互助,愛心,陪伴
    • 愛長照訂閱電子報
    • 追蹤愛長照
© 2016 i Long-term care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