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家計會議」-《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
夫妻每年進行一、兩次「家計會議」-《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
某個程度的資金確實是必要的,總不能畫餅充飢。因此,我建議各位 50 歲開始,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家計會議」,確實掌握家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向。
漂亮家居月刊
2016/10/04
瀏覽數 27,997

作者/保坂隆
只要活著就得花錢。
這是人類成為社會性動物的宿命。隨著壽命延長,人類活到 80、90 歲雖然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但一方面,生涯成本自然跟著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退休後幾乎所有人賴以為生的收入來源都只有年金,由於年金也因為政府財政困難,不僅把支付年齡提高到 65 歲以後支付,甚至最近還有研議是否要延至 70 歲以後支付的傾向。
根據根據《日經Money》進行的「老後資金意見調查」,十人當中有四人「很擔心老後資金」的調查結果,正反映出人們的憂慮。有關老後資金的想法,這個調查呈現以下結果。
‧ 非常擔心...37.3%
‧ 稍微擔心...42.4%
‧ 不怎麼擔心...16.4%
‧ 完全不擔心...3.9%
(二0一二年十月網路意見調查,回答者平均年齡 52 歲,75%仍在職。)老年後究竟需要多少費用的資訊眾說紛耘。在網路上搜尋「退休後所需費用」,有出現高額的 1,000 萬元,也有出現 600 萬元的數字。
這些費用的計算基礎如下:根據二〇一四年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65 歲以上的族群,每月平均消費支出是 40,552 元,可支配所得則是 47,677 元。在這個狀態下,假設夫妻都活到 90 歲為止,60 歲以上除了年金以外所需的費用為 1,000 萬元。
.jpg)
(Erik Starck@flickr, CC BY-SA 2.0)
另外一種說法,夫妻若是老後希望過著悠哉的生活,每月基本需要 24,700 元。(二0一三年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依照這個數字推估,則退休後的三十年間所需的數字約為 600 萬元。
講起來好像有點不負責任,這樣的金額如何準備,我不是經濟專家,無法分析年金行政和這個數字未來的關係。
我對於《日經Money》這項調查在意的是回答「擔心」的人約占八成,回答「不擔心」的人占兩成,其後進行的分析如下。
老後資金回答「擔心」的人,和回答「不擔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最大的差異是「擔心」的人,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資金現況,莫名地感到不安。比方說,回答「擔心」的人,知道能從政府機關獲得多少年金的人只占了一成。
另一方面,回答「不擔心」的人,有三成的人很清楚未來能得到多少年金,對於老後生活規劃有具體輪廓,也經常和家人商量退休後的生活規劃。
不僅是對於未來能夠領取多少年金、教育費用、房屋貸款等今後該怎麼辦。另外,老後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想達到期望的生活規劃需要多少資金?夫妻若是經常討論退休後的話題,就不會有茫茫然的不安。

(圖片來源:pixabay)
缺乏正確訊息、夫妻沒有共同討論,這麼下去只會加劇對老後生活的不安,實際上,其中也有擁有近一億資產的人,卻回答「非常擔心」的人。
當然,某個程度的資金確實是必要的,總不能畫餅充飢。因此,我建議各位 50 歲開始,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家計會議」,確實掌握家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向。
兩人今後一起同心協力,夫妻之間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感,同時這樣的信賴感就能成為突破莫名不安的原動力。
對於老後資金的不安,掌握具體數字後,就能看到解決之道。
◆ 更多《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的方法:
>50 歲磨練你的孤獨力,認真面對第二個人生
>父母的看護問題,平時就先商量,不要自私地推給別人
>正因為年齡增長,夫妻間更應說出心中的感謝
>和合不來的人交往時,稍微保持距離
只要活著就得花錢。
這是人類成為社會性動物的宿命。隨著壽命延長,人類活到 80、90 歲雖然是件令人欣喜的事;但一方面,生涯成本自然跟著增加。

(圖片來源:pixabay)
退休後幾乎所有人賴以為生的收入來源都只有年金,由於年金也因為政府財政困難,不僅把支付年齡提高到 65 歲以後支付,甚至最近還有研議是否要延至 70 歲以後支付的傾向。
根據根據《日經Money》進行的「老後資金意見調查」,十人當中有四人「很擔心老後資金」的調查結果,正反映出人們的憂慮。有關老後資金的想法,這個調查呈現以下結果。
‧ 非常擔心...37.3%
‧ 稍微擔心...42.4%
‧ 不怎麼擔心...16.4%
‧ 完全不擔心...3.9%
(二0一二年十月網路意見調查,回答者平均年齡 52 歲,75%仍在職。)老年後究竟需要多少費用的資訊眾說紛耘。在網路上搜尋「退休後所需費用」,有出現高額的 1,000 萬元,也有出現 600 萬元的數字。
這些費用的計算基礎如下:根據二〇一四年行政院主計處的家庭收支調查報告,65 歲以上的族群,每月平均消費支出是 40,552 元,可支配所得則是 47,677 元。在這個狀態下,假設夫妻都活到 90 歲為止,60 歲以上除了年金以外所需的費用為 1,000 萬元。
.jpg)
(Erik Starck@flickr, CC BY-SA 2.0)
另外一種說法,夫妻若是老後希望過著悠哉的生活,每月基本需要 24,700 元。(二0一三年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台灣退休趨勢大調查」)依照這個數字推估,則退休後的三十年間所需的數字約為 600 萬元。
講起來好像有點不負責任,這樣的金額如何準備,我不是經濟專家,無法分析年金行政和這個數字未來的關係。
我對於《日經Money》這項調查在意的是回答「擔心」的人約占八成,回答「不擔心」的人占兩成,其後進行的分析如下。
老後資金回答「擔心」的人,和回答「不擔心」的人,他們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裡呢?最大的差異是「擔心」的人,無法具體掌握自己的資金現況,莫名地感到不安。比方說,回答「擔心」的人,知道能從政府機關獲得多少年金的人只占了一成。
另一方面,回答「不擔心」的人,有三成的人很清楚未來能得到多少年金,對於老後生活規劃有具體輪廓,也經常和家人商量退休後的生活規劃。
不僅是對於未來能夠領取多少年金、教育費用、房屋貸款等今後該怎麼辦。另外,老後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想達到期望的生活規劃需要多少資金?夫妻若是經常討論退休後的話題,就不會有茫茫然的不安。

(圖片來源:pixabay)
缺乏正確訊息、夫妻沒有共同討論,這麼下去只會加劇對老後生活的不安,實際上,其中也有擁有近一億資產的人,卻回答「非常擔心」的人。
當然,某個程度的資金確實是必要的,總不能畫餅充飢。因此,我建議各位 50 歲開始,夫妻一年至少開一∼二次「家計會議」,確實掌握家裡的老後資金計畫概況。這麼一來,就能讓老後計畫的問題變得明確,能夠看清兩人未來該努力的方向。
兩人今後一起同心協力,夫妻之間更能建立對彼此的信賴感,同時這樣的信賴感就能成為突破莫名不安的原動力。
對於老後資金的不安,掌握具體數字後,就能看到解決之道。
◆ 更多《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的方法:
>50 歲磨練你的孤獨力,認真面對第二個人生
>父母的看護問題,平時就先商量,不要自私地推給別人
>正因為年齡增長,夫妻間更應說出心中的感謝
>和合不來的人交往時,稍微保持距離
本文經【麥浩斯出版社】同意後轉載,更多本書的精彩內容,請按此了解更多
―――
◎愛長照謝謝您長期的支持,如果您對內容有任何疑問,或想提供更多更新的長照資訊給我們,歡迎聯絡我們:8525icare@gmail.com
◎若您欲轉載文章內容,歡迎您透過 E-mail 來信與我們聯絡,討論相關事宜。切勿未經授權擅自下載、複製、更改、發行,或其他使用。8525icare@gmail.com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