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擴大照護對象 預估1.7萬人受惠
「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擴大照護對象 預估1.7萬人受惠
病人接受跨院出院準備服務及功能評估,再轉介至住家附近「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醫院,透過該團隊訂定符合病人需求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使病人能在治療期限內接受高強度復健及整合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照護內容有:醫療、護理、用藥、物理、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社工、營養、個案管理及衛教、共病症、併發症預防及處置,每2~3週定期由團隊評估功能進步情形。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7/01
瀏覽數 30,733

健保署於日前公告修訂「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自106年7月1日起實施,將擴大照護對象範圍,除了以往的腦中風、燒燙傷病人外,也納入了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及衰弱高齡病人。
另外並新增「急性後期整合照護居家模式」,鼓勵更多醫療院所組成跨院、跨專業的合作團隊共同服務,讓病人回歸社區醫療。
病人急性期後,如果經過醫療團隊評估有復健的潛能,會讓病人接受跨院出院準備服務及功能評估,再轉介至住家附近「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醫院,透過該團隊訂定符合病人需求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使病人能在治療期限內接受高強度復健及整合照護。
「急性後期照護團隊」的照護內容有:醫療、護理、用藥、物理、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社工、營養、個案管理及衛教、共病症、併發症預防及處置,每2~3週定期由團隊評估功能進步情形。

(圖片來源:pixabay)
當病人恢復健康狀態,照護團隊在結案時會提供:諮詢專線電話、居家照護及技巧指導、後續復健治療建議,並視需要轉介社區醫療資源 (如轉介家醫計畫社區醫療群、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團隊,或社會資源服務,配合視評估結果後,聯繫長期照護或轉介社福機構。
在今年7月擴大照護對象後,預估每年照護人數約有17,000人。除了原本醫療費用由醫院總額支應外,「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新增的居家模式費用、個案評估費、促進跨院轉介之獎勵費、個案管理衛教、品質獎勵措施等費用,預估經費1.5億點。
為了確保品質,醫療院所組成的團隊,將提出新增疾病的申請,相關執行醫事人員需進行專業訓練課程後才能收案,衛生署並將公布合格醫療院所名單於全球資訊網中,民眾可至以下網址了解更多:
▼關於更多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請點以下連結▼
內有急性後期照護醫院團隊名單(腦中風、燒燙傷)專業訓練課程等
推薦閱讀:
1. 1957福利諮詢專線服務,全年服務不間斷
2. 藍鵲守護你的家 臺北市居家醫療整合照護服務-藍鵲計畫
3. 你聽過「出院準備」嗎?住院時多一份準備,出院後就少一份擔心
資料來源:
衛生署福利部
―
分享
文字
100%
120%
140%
Related Articles
延伸閱讀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