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基金會 防詐專欄】長者容易被詐騙,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星展基金會 防詐專欄】長者容易被詐騙,也可能是疾病所致?
科學研究表明,認知能力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會加劇他們成為詐騙目標的風險。這些疾病影響了老年人的判斷力、記憶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使他們更難辨認和防範詐騙。
星展基金會
2024/09/09
瀏覽數 3,605

文/星展基金會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口老化的加劇,長者成為了詐騙活動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因為年齡增長、認知能力衰退或疾病影響,年長者更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高齡受騙案件層出不窮,更反映了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加以解決。
▍年長者因認知退化、疾病,成詐騙受害高風險族群
張伯伯是一位70多歲的退休醫生,曾經在醫學界有著良好聲譽。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遭遇記憶力問題。有一天,他接到一通看似來自政府機關的電話,告知他有一筆未繳的稅款需立即處理,否則將面臨法律問題。由於他的認知能力已有些衰退,張伯伯按照對方的指示,不假思索地提供了自己銀行帳戶的資訊。結果,不久後他的銀行帳戶就被盜刷了大筆金額,原來那通電話其實是詐騙集團發出的。
這樣的故事或許曾經發生在你我身邊的親人,或者在社會新聞上不時見諸報導。它反映出一個普遍且嚴重的現象:長者由於認知能力的衰退或疾病的影響,更容易受到詐騙的傷害。
根據警政署11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超過65歲的長者成為4167件詐騙案件的受害者,平均每天有11.4件詐騙案件發生在長者身上。詐騙手法多樣,包括假投資、假冒親屬急需財務支援、個資被盜用等。這些詐騙行為不僅造成了財務損失,更對受害者的心理和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近年來,更多令人震驚的案例揭示了失智老人尤其容易成為詐騙分子的目標。例如:前政壇女強人李鍾桂因罹患失智症,其創辦的基金會被親信掏空;台北一名87歲的失智老翁,竟然瞞著家人將市價逾億元的房產捐給非親屬。
▍預防措施與社會責任
科學研究表明,認知能力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會加劇他們成為詐騙目標的風險。這些疾病影響了老年人的判斷力、記憶力和邏輯推理能力,使他們更難辨認和防範詐騙。
為了保護老年人免受詐騙活動的傷害,社會和個人可以採取多種預防措施:
1. 教育和宣傳:
加強對老年人的詐騙教育,包括如何識別詐騙手段、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等知識。
2. 家庭和社區支持:
鼓勵家庭成員、鄰居和社區志願者關注長者的生活狀況,及時發現並報告可能的詐騙行為。
3. 金融管理:
建立老年人的金融管理機制,包括定期檢查帳戶活動、限制某些金融交易的設置等,以防止詐騙分子利用長者的財務資源。
4. 法律保障:
加強法律保護長者的力度,對詐騙分子進行嚴懲,同時保護長者的合法權益。
5. 醫療支持:
對於有認知能力衰退問題的長者,提供適當的醫療和社會支持,幫助他們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和安全。
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需要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努力,也需要每一個公民的參與和關注。我們應該攜手合作,建立一個更加安全和關愛的社會環境,從而有效減少長者被詐騙的風險,保障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尊嚴。
▍結語:
老年人因認知能力衰退或疾病而易成詐騙分子的目標,這不僅是社會現象,也是一種社會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教育、社會支持、金融管理和法律保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希望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能夠有效地保護老年人的權益,減少他們成為詐騙活動受害者的機會,並維護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尊嚴。
繼續閱讀:
1. 台灣銀髮長者面臨的常見詐騙手法解析與防範對策
2. 詐常見的電話詐騙手法:教訓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