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慢性腎病照護輸歐美? 原來問題出在這

台灣慢性腎病照護輸歐美? 原來問題出在這

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之後,越來越多慢性腎臟病人進入醫療體系,雖然洗腎病人不斷成長,與白種人比較起來,亞洲人在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速度也的確較快。

健康傳媒

2018/03/13

瀏覽數 11,841


 

健康傳媒 編譯組/外電報導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去年公布「全球健康照顧可近性與品質評比結果」,台灣總排名居全球第45名,在慢性腎臟病照護領域只獲得50分,還輸給坦桑尼亞的65分。對此,台灣腎臟醫學會相當不服氣,在提出相關研究報告後,《刺胳針》最新期刊還給台灣醫界一個公道。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副院長盧國城表示,去年《刺胳針》研究報告是以腎病死亡人數多寡作為品質指標,但其中有著太多的疑慮。盧國城指出,國人慢性腎病大多是糖尿病及高血壓所造成,但隨著醫療進步,病人壽命延長,等到了洗腎階段後死亡,再將死亡率歸算到腎病上,其實是有爭議的。

為平反汙名,盧國城撰文「對評量健康照護可近性及品質指數(HAQ Index)的挑戰」,投稿到《刺胳針》期刊,研究並於今年2月3日刊登,證明台灣腎臟照護品質不輸歐美國家。

盧國城說明,其實早在2001至2002年,台灣的確是全球末期腎臟病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但在政府及醫界的努力下,到2014年之後,台灣就已跳脫全球末期腎臟病增加率前10名的排行榜。


而分析健保資料庫,台灣洗腎病人的長期(5年)存活率為56.8%,明顯優於歐洲50.9%及美國42.6%,至於日本則是60.5%,由此可見台灣慢性腎臟病照護品質其實是相當不錯的。

此外,台灣實施全民健保制度之後,越來越多慢性腎臟病人進入醫療體系,雖然洗腎病人不斷成長,與白種人比較起來,亞洲人在慢性腎臟病的進展速度也的確較快。但就臨床證據顯示,亞洲人的慢性腎臟病死亡率其實較低,且台灣的醫療院所也大多擁有最佳透析品質,可讓患者擁有較高的存活率。

盧國城表示,
人口老化及糖尿病是造成透析洗腎病人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提醒民眾,應該從年輕時,就養成正確及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體重,進而控制血糖,如有高血糖,應該規律用藥,才能避免終身洗腎。並呼籲政府當局應從加強公共衛生教育、強化全民腎臟疾病的認知、鼓勵健康生活習慣等層面著手,以期從根本來改善醫療照護的品質。



本文經健康傳媒授權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糖尿病、洗腎患者需知】鈣片可降磷? 醫生說要這樣吃才有效
 

2. 避免腎衰竭 顏宗海醫師的 6 個叮嚀

 

-

健康傳媒

健康傳媒

網路媒體平台

《健康傳媒》掌握健康脈動,樂活翻轉人生!提供最新的健康生活資訊,以及醫療專業的保健新知分享。我們期許成為華文世界全方位健康資訊平台,並努力朝向多元豐富的內容邁進。與您一起,健康,每一天!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