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從哪裡來?揭發大腦的奧秘 我們怎麼定義與理解聲音訊息

聲音從哪裡來?揭發大腦的奧秘 我們怎麼定義與理解聲音訊息

兩耳內的聽神經,會依聲音的振幅將訊號傳送至到腦幹中兩個神經叢之一的耳蝸核,它會依所收到的聲音訊號進行處理,並按音高、時間長度和音強來整合它。

BenQ醫療照護網

2019/10/12

瀏覽數 15,128



文/明基健康學院編輯團隊
 


▍大腦如何理解聲音 
 
前額葉皮質區可結合聽覺皮質區跟其他區域所接收到的訊號,來協助定義聲音。這種定義包括了辨識他人在說話時的臉部表情及其所使用的詞彙、語調,還有我們自身的情緒跟記憶,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對話內容,並認知我們所聽到的涵義。
 
耳朵是捕捉、處理、並傳輸聲音訊號到大腦的通道。當聲音的振幅抵達耳蝸後,細小的毛細胞(又稱作靜纖毛)會產生振動反應並將振動轉換成聽神經的電位反應。到了這個階段,大腦會接手處理訊號,這便是聽覺發生的神奇過程。
 


▍將聲音訊號傳入腦中
 
簡單來說,耳朵是捕捉、處理、並傳輸聲音訊號到大腦的通道。
 
外耳幫助聲波進入耳道並抵達耳膜。這些聲波讓耳膜振動並傳輸到三小聽骨(中耳內的三根小骨頭),接著三小聽骨會放大這些振幅並將其導入內耳。
 
當聲音的振幅抵達耳蝸後,細小的毛細胞(又稱作靜纖毛)會產生振動反應並將振動轉換成聽神經的電位反應。到了這個階段,大腦會接手處理訊號,這便是聽覺發生的神奇過程。
 



 


▍大腦是如何接收到聲音的
 
兩耳內的聽神經,會依聲音的振幅將訊號傳送至到腦幹中兩個神經叢之一的耳蝸核,它會依所收到的聲音訊號進行處理,並按音高、時間長度和音強來整合它。
 
整合後的資訊,會根據聲音不同的特性,送到大腦中不同的區域做進一步的處理和分析。
 
位於大腦底部的丘腦也會協助處理聲音訊號。在大腦的這個區域,聲音會被進一步分析並判定所聽到的聲音是否有任何的危險,例如警報或是呼救聲等。若偵測到這類的聲音,會觸發相關的情緒反應,如反抗或害怕反應。
 
聲音
(圖片來源:istock)
 

▍下一階段是聽覺皮質區,它協助我們理解對話內容
 
聽覺皮質區的功能是在分析耳朵所接收到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訊息,讓我們在聽取到個別的音節和字詞的聲音後,可進一步理解語言內容。它也可以區辨及辨識其它的聲音,像是樂器,還有判別方向跟音量。
 
大腦的其他部分同時也扮演著我們如何分析聲音的角色。
 
舉例來說,前額葉皮質區可結合聽覺皮質區跟其他區域所接收到的訊號,來協助定義聲音。這種定義包括了辨識他人在說話時的臉部表情及其所使用的詞彙、語調,還有我們自身的情緒跟記憶,讓我們能更深入了解對話內容,並認知我們所聽到的涵義。
 


▍耳朵及大腦真正聽見聲音
 
當我們的大腦將傳入耳朵的聲音振幅轉變成可區別的聲音時,
聽力損失卻阻礙了這個過程。
 
若「聽損問題」沒有被妥善處理,聲音訊號將被忽略或扭曲,導致大腦將這些訊號轉變成有意義的資訊時有更大的困難。
 
當聽損發生後,若有
聽覺輔具的幫助,耳朵便可以再次傳送正確的訊息到大腦裡,讓您可以重新聽見、了解聲音,並對傳遞到耳內的聲音做出反應。
 
延伸閱讀>>
要大聲說話才聽得到?成人比兒童的聽損更加危險—了解聽力測試與聽力圖
 
原文經BenQ醫療照護網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1.  助聽器反而讓聽力退化? 正確使用應該這樣做
 
2.
銀髮族小心聽力損傷的警訊 及早搶救可避免聽障危機
BenQ醫療照護網

BenQ醫療照護網

健康資訊網站

BenQ醫療照護網》,是明基集團《明基醫》於2019年7月推出的全新平台,從集團員工照護進而擴大服務廣大的中壯年族群,是科技醫療團隊走進社群,直接互動、經營社群的第一步。 BenQ醫療照護網》的腳步,看見更多中年生活的可能,更寬廣的視野、更清晰的聽覺、更健康的體魄、更豐富的生活,帶動整個社會的正循環,是我們社團最誠摯的期盼。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