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樂活養生
為什麼會囤積物過量?原來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擁有越少,越幸福》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指出,物質和提供支持的人際關係,都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不過這兩者也很容易失衡。那些內在充滿不安全感的人,比較容易會把心力和價值放在有形財產上。我假設這個事實反之亦然:那些過度重視有形財的人,比較不會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花心力。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樂活養生
整理生活就是整理人生,消除雜亂的九個原則-《擁有越少,越幸福》
一時懶散與拖延往往是造成家中雜亂堆積的兇手,例如太晚下定決心或者遺留一些小工作。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原則克服處理家務清潔時的惰性:如果一件事情只需要一到兩分鐘,就要立刻完成。丟垃圾、洗茶杯、整理遙控器或者把髒衣服放進洗衣籃。完成一件小工作,就可以預防雜亂堆積的發生。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樂活養生
人生下半場試著「極簡主義」-讓你活得更有錢、更快樂、而且壓力更少-《擁有越少,越幸福》
我們傾向認為只要得到我們缺少的物品,那種不滿足的感覺就會消逝,然而正是此一想法讓我們不快樂。物質財產永遠不會令我們貪得無厭的心得到滿足,那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不斷購物的原因。唯有打破這種不斷累積的循環,我們才能看出什麼東西會真正富足我們的生命。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樂活養生
人生整理術:學會休息與放鬆,生命就該浪費在最有價值的事情上-《擁有越少,越幸福》
在現代社會裡,只要點一下滑鼠或者動動手指,我們就可以立刻進入數位世界。數位世界應有盡有,能夠滿足我們的好奇心。但是,如果我們的興趣太過廣泛,就沒有辦法培養特定領域的專長。賽內卡曾經說過:「大家都知道,如果一個人忙於處理太多事情,他就無法做好任何一件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12/31

樂活養生
少即是多,心靈的富有比物質的擁有更重要-《熟年自治世代》
過於執著物質生活,無法讓我們住在正確尺寸的空間,把東西送給真正需要的人,不但可以清理衣櫃,還能夠在轉送過程中創造出與好友、家人共度的珍貴談天時光。善用巧妙收納系統、儲物盒、把資料數位化,皆能讓那些真正無可取代的收藏被安排妥當。好好衡量一下,收藏品是否真的具有意義、為你的生活帶來幸福感,再將實用的物件和家傳珍品轉贈給家族成員,剩下的不妨捐給慈善機構。
漂亮家居月刊
2016/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