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臨床心理師黃耀庭

共有 10 則相關文章

心靈加油站
為什麼孩子大了都不回家?要做一個受歡迎的長輩,臨床心理師這樣說
當家庭裡是可以溝通的環境,可以講出自己的心裡話時,這樣才有可能吸引兒孫常常回來。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12/22
心靈加油站
為何長輩那麼喜歡囤積呢?「囤積」,是無法被填滿內心的缺口
在追逐現狀的滿足時,不會因此而填補心理的空缺。囤積上也有同樣問題,蒐集東西不見得不好,但過量了,過度了,都不會是好事。當自己沉迷於蒐集很多類似的東西時,可以花些時間省思自己為什麼這些東西,對我而言是這麼重要?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11/27
長期照護
你的照顧關係也是「恐怖平衡」嗎?在身心跨掉之前,你應該做的事
在照顧初期就應該思考,以一年、三年、五年的設定期間,檢視自己是否能夠單獨的承擔?或是有短中長期不同的資源協助,而不是等到恐怖平衡垮掉了才去下決定。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10/26
長期照護
長輩不斷重複説一樣的事?心理師提醒你,處理「心」比處理腦子更重要
如果長期一直重複地抱怨自己的命苦、抱怨身體不適,但經過檢查卻都沒問題時,可能需要考量是否有憂鬱的傾向了。以上心理、情緒所反應出來的行為,都不代表就是失智症。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9/08
病症知識
他不一定是失智症!「假失智」有四個症狀:幻覺、妄想、譫妄、夢境
幻覺、妄想、譫妄以及夢境中的故事,並非都是由失智症造成,甚至有些正常人也會出現這些症狀。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8/09
樂活養生
「長輩不願意外出,我好無奈......」心理師:想轉化關係,先看到他好的地方
我知道當你照顧得很累,甚至為了長輩好,提議外出卻老是被否決時,還要發覺長輩的優點並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能看到優點,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對彼此也是很大的鼓勵。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6/26
長期照護
為何阿嬤一跌倒就變成失智症?心理師:注意長者的「病後生活」
短時間內出現這些症狀還是有可能的,特別是因著環境所造成的。很多人可能會質疑,哪有失智症是因為環境造成的(經常與鋁接觸是有可能的),在這裡說的環境是指「個案的生活」,尤其是在「病後的生活」。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6/20
長期照護
看起來像「失智」,原來跟個性急躁有關?臨床心理師:子女引導長輩慢下來,不需立刻給答案
高齡者如果急性子,更會反應在記憶力的問題上。怎麼說呢?正常的老年人,隨著年紀增加,思考與記憶力本來就會出現老化的現象。以往可能只要五秒鐘就可以想得到的事情,現在可能需要到十秒才能找到答案;然而,如果換成個性急躁的長輩,可能等不到十秒鐘就急著說:想不起來!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9
病症知識
臨床心理師:長輩記憶不好,你是不是也有助攻?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預言」
當我們看到一位長輩的記憶力不好時,我們可以去分析,他的問題到底是動機不高?還是能力不好?如此我們才能知道他們真正樣子,而不只是用表象去判斷。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8
病症知識
家屬如何描述失智症狀?臨床心理師分享觀察六原則,不再一句:「狀況時好時壞」帶過
失智症患者在家中時,可能因為家屬沒有醫療相關背景,每次症狀出現時,只能專注在如何解決問題,經常是無暇,也不知道該如何觀察起。而在醫院的臨床工作者,大部分只能根據家屬的口述,去了解病人目前的狀況,此時,「時好時壞」是大家描述症狀時常見的形容詞。其實,我們可以透過六個不同的面向,去量化時好時壞的問題(4WHF)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05/21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