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喪偶

共有 23 則相關文章

心靈加油站
張小燕的智慧人生:冤冤相報,不會解決任何事
在演藝圈,沒有人擁有比張小燕這位「教母」更崇高的地位。她一路走來,在舞台上已經表演了62年,她守著「正派」的信念,也守著對彭國華的思念,一個人,但不寂寞。
幸福熟齡
2019/02/27
心靈加油站
其實你還在,因為你,一直住在我心裡
「如果一個人是住在另外一個人心裡,那就代表他還活著」,歌手林志炫以這句話總結了他對母親的思念,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與他一起共築的回憶不會離開。
新活藝術品牌總監 Annie彭恩寧
2018/11/22
心靈加油站
「只要我想起他時,就表示他活在我的腦海裡。」即使所愛的人會離開,還是要勇敢去愛
或許,想到離開的人會讓我們心痛、讓我們流眼淚,但這些心心念念,卻是我們愛過的證明,因為這份愛是真的,所以我們牽掛著、思念著、傷感著、懷念著。這樣一份愛,豈不比冰淇淋更美味、更值得經歷嗎?
新活藝術首席講師 Moony康思云
2018/11/20
心靈加油站
愛我一輩子,有多長?為你拿掉呼吸器,是我最後給你的愛
每次當聽見婚禮中「我願意」的誓言時,都不禁想,「愛你一輩子」這個承諾有多重?這個一輩子有多長?
新活藝術首席講師 Moony康思云
2018/11/20
樂活養生
憶及亡妻簌簌,87歲深情阿公的故事-《66到你家》(內有影片)
87歲的楊阿公,聊到過去的貧困生活和一路上的辛苦打拼,那樣的辛酸過程,他說:「那時窮到被人吐口水,想到都會掉眼淚。」憶及亡妻,他更是充滿不捨。阿嬤嫁給他時,他身無分文,卻仍舊無怨無悔地跟著他吃苦;甚至在經濟轉好後,她仍不習慣享受。
小虎文
2018/09/28
心靈加油站
「心碎症候群」傷心也傷身:喪偶後第一年,悲傷者的死亡率較高-《面對失去,好好悲傷》
悲傷引起生理不適反應是常有的事,你絕不能輕忽。任何持續性的身體症狀,包括疼痛或痛苦,都應該要就醫處治。但是你的醫生得了解,你所經歷的失落也會表現在生理上。理由很簡單:因為悲傷會危害你的健康!
時報文化
2018/09/18
心靈加油站
阿公阿嬤不憂鬱,你們的一生沒有白活!快樂姊66的一百個長者訪問計畫
稱作「快樂嬤」的阿嬤,曾經是那麼的憂鬱(阿公過世後,阿嬤便鬱鬱寡歡,每天就像在等待死亡,好跟阿公相聚)快樂姊想讓阿嬤恢復過去的笑容,於是想起煮菜料理,正好是阿嬤引以為傲的專長。但更重要的是,她要讓阿嬤感覺自己被關懷、被需要。
小虎文
2018/08/02
社會資源
當無殼蝸牛老了,怎麼才算「安居」?臺灣老人可以怎麼住
到底怎麼樣才算安居呢?有空間能遮風避雨就好?有友善腿腳不便的適宜居所?還是有人能陪伴與照護呢?其實每個人的需求都不盡相同,但能達到最理想的狀況,應該是適宜的居所中,有人能陪伴與照護。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8/07/09
樂活養生
許禮安醫師:親人死了哪有不悲傷的?悲傷不需要輔導,而是關懷與陪伴
學術界與醫護界稱為「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我認為這是把所有人的正常悲傷情緒當成是有問題或病態,你的悲傷是有問題的才需要被輔導、你的悲傷是病態的才需要被治療。
許禮安 醫師
2018/06/03
樂活養生
當他沒了老伴/喪禮剛結束 做子女的千萬別這樣說話
陪伴喪偶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否定他的悲傷或哭泣,也不要提出太多建議、勸說「想開一點」或強迫對方走出悲傷、忘掉一切。
元氣網
2018/04/21
心靈加油站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Go Grandriders》觀後感想
本來以為會是一部有點沉悶的紀錄片,沒想到邊看眼淚邊掉不停。而且因為是現實生活的紀實,而非事先擬好的劇本或安排,所以對於這群「老杯杯」堅持圓夢的決心和相互扶持的友情格外感動,同時他們可愛逗趣的行徑也讓人莞爾一笑。這部電影不只可以跟年輕朋友一起看,更適合帶著爸媽或者爺爺奶奶一同欣賞。
Ryan讀書房
2018/04/06
心靈加油站
失親的悲傷,如何渡過?郭秀敏:「放過自己時,就是生命轉彎處」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
「悲傷與死亡,是社會最容易逃避的課題!尤其是『喪偶』,一聽就覺得觸霉頭。大家喜歡正面、歡樂、愉快的感覺或氣氛,這是人之常情,但所謂的『負面情緒』,也是我們的一部分,接受悲傷的存在,才能放下悲傷。」
小虎文
2018/01/24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