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制懶人包搶先看
2018新制懶人包搶先看
2018有許多政策新制上路:勞健保費的調升、股利所得稅等等,還有房地產相關的新法規實施,譬如雨遮、屋簷不登記不計價,杜絕建商灌水。
Smart智富
2018/01/29
瀏覽數 16,956

整理/劉姵呈
迎接2018年到來,在做年度的理財檢視和新規畫時,請記得把在2018年元旦正式上路的新政策和措施列入考量。其中社會保險、房地產和稅制的影響層面最多,《Smart智富》月刊編輯部歸納整理如下。
▍ 社會保險類-勞、健保保費調升,國人自付額增加
政策1▶ 每月基本工資調漲至2萬2,000元
✔ 內容與影響:基本工資的調升幅度為4.72%,調整修正項目如下:
1. 每月從2萬1,009元升為2萬2,000元,受惠勞工約166餘萬名。
2. 每小時從133元調至140元,受惠勞工約39餘萬名。
3. 勞保、勞退投保薪資分級配合基本工資調整。第1級月投保薪資金額修正為2萬2,000元,原第2級刪除,原第3級2萬2,800元遞移為第2級,其餘級次以此類推,最高1級仍為4萬5,800元,修正後分級表共有17級,影響勞工302萬名。
政策2▶ 全民健保每月保費增加2至14元
✔ 內容與影響:健保投保金額等級,也配合調升後的基本工資依序調整,主要影響如下。
1. 每人每月保費增加2元~14元,約300萬名公民營事業機構受雇員工與其眷屬受影響。
2. 自行執業且未雇用他人的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其自行舉證的投保金額以第6級為準,投保金額從2萬6,400元調整至2萬7,600元,每人每月增加約56元健保費,受影響者約5,000人。
政策3▶ 勞保費率年增0.5個百分點,上限為12%
✔ 內容與影響:現行保費費率9.5%,每年調高0.5個百分點,預計2022年達12%上限後,再做檢討。
調整後影響:
1. 受雇勞工自行負擔20%,每月保費增加30元。
2. 職業勞工自行負擔60%,每月保費增加90元。
3. 雇主分擔比率70%,每月增加105元的支出。
(圖片來源:illust AC)
▍ 房地產類-雨遮、屋簷不計價,杜絕建商以「虛坪」灌水
政策1▶ 雨遮、屋簷不登記不計價
✔ 內容與影響:依「地籍測量實施規則」修正案,凡在2018年1月1日後取得建造執照之建案,將無法供人員生活實質滯留的「屋簷」、「雨遮」,刪除以附屬建物測量登記,即不登記(不計坪)不可計價。
政策2▶ 公告地價2年1調
✔ 內容與影響:地價稅計算基礎──公告地價,原先為3年調整1次,《平均地權條例》修正通過後,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始調整為2年1調。
▍ 稅制改革類-股利所得稅上路,2種計稅方式擇一
稅改方案1▶ 兩稅合一取消,改採股利所得課稅
✔ 內容與影響:取消現存的「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制」,實施「股利所得課稅」新制,採「2擇1」。
1. 分離課稅:單一稅率26%。
2. 部分免稅:將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稅,依股利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戶最高可扣抵8萬元。
稅改方案2▶ 扣除額調高
✔ 內容與影響:綜合所得稅之扣除額調整如下
1. 標準扣除額,從9萬元提高到11萬元。
2. 薪資所得與身心障礙扣除額,皆從12萬8,000元提高到18萬元。
(圖片來源:Photo by Igor Ovsyannykov on Unsplash)
稅改方案3▶ 富人稅降低5個百分點
✔ 內容與影響:個人綜所稅的稅率中,最高級距從45%降至40%,亦即金字塔頂端富人將少課5個百分點的稅,希望藉此降稅措施帶來人才留台、外資來台的效益。
稅改方案4▶ 營所稅調升3個百分點
✔ 內容與影響:營利事業所得稅(簡稱營所稅)的相關調整如下
1. 獨資合夥組織的所得,將不課徵營所稅;但若其所得直接納入獨資資本主或合夥人的個人綜所稅,營所稅稅率從2018年開始,將從原本的17%調高至20%。
2. 未分配盈餘的加徵營所稅稅率,由10%降至5%,讓企業能保留盈餘累積資本,以因應未來轉型及創新升級之需,並累積研究發展及再投資動能。
本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繼續閱讀:
• 2018長照給付大變革,「新菜單」要怎麼點?(上)-新新制衍生的三種長照現象
• 長期照護者不要「萬萬稅」!備妥醫療收據,長照家庭更須懂節稅
關於作者-Smart智富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以及透過旗下臺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等財經暢銷書,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更多精彩文章請見「Smart財經好讀」: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
Smart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month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