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不要來!讓失智症家屬傷透腦筋的「日落症候群」

黃昏不要來!讓失智症家屬傷透腦筋的「日落症候群」

如果失智症患者的生理時鐘較不正常,生理狀況會在下午或晚上時達到高峰;或是白天過於勞累,不舒服和沒有安全感的狀況下,也難以維持精神的穩定。 至於環境則與光照不足有關,可在白天多安排戶外活動和治療性活動,到了夜晚,也要提供適當的光線,減緩患者混亂不安的情緒。

小虎文

2016/05/25

瀏覽數 61,665




每到太陽西沉、日漸黃昏時,洪小姐和妹妹便開始坐立不安,不是她們怎麼了,而是她們擔心已罹患失智症十多年的母親,又會開始躁動不安。年邁的母親每到傍晚後,會對她們口出惡言,有時甚至還作勢打她們……洪小姐不曾責怪過她們的母親,因為她們知道母親患有-「日落症候群」。
 

根據統計,國內有兩成以上的失智症患者有日落症候群,在黃昏、傍晚、晚上時,會出現焦躁、激動、吵鬧、大叫等精神行為問題,真正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推測與患者本身和環境兩大因素有關。



 

如果患者的生理時鐘較不正常,生理狀況會在下午或晚上時達到高峰;或是白天過於勞累,不舒服和沒有安全感的狀況下,也難以維持精神的穩定。
 

至於環境則與光照不足有關,可在白天多安排戶外活動和治療性活動,到了夜晚,也要提供適當的光線,減緩患者混亂不安的情緒。
 

有近二十年養護機構經驗的朱偉仁先生建議,如果你也和洪小姐一樣,家中的成員有「日落症候群」,或許可以試著將平常的餵藥提早2小時,例如原本是7點餵藥的時間,改成5點就餵藥,調整失智症患者的「生理時鐘」,依據他的經驗分享,有些患者的躁動情形,的確有些改善。
 

 
(圖片來源:pexel

 

每一位失智症的照護方式和技巧,都是獨一無二、無法複製的生命歷程,也因此加倍地增加了照護上的困難。身為照護者的你,請隨時給自己喘口氣,或與其他患者家屬和失智症專業人士聊聊,也許會有意外的靈感和收獲,愛長照持續收集失智症相關資訊,並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提供實務上的經驗談。
 

這條路不好走,但請相信,你一定不孤單。

 



繼續閱讀:


1. 【在家就能做】失智症快篩AD-8量表,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 【必收藏】失智症資源相關網站總整理
 

3. 因為理解你的苦,所以愛會存在-失智症咖啡店「D café」

 

 

― 
 
小虎文

小虎文

主編

生命是一個圓,從出生、探索到回歸、離世......我們殊途同歸。 世事也許不盡圓滿,甚至有時崎嶇難行;即使如此,我們仍能用關懷來填滿空缺,用愛來修彌遺憾。 訪問老寶貝的人生故事、訪問居服員的照護心情、訪問醫師的細細講解.....訪問所有平凡中的不平凡,讓我們和老寶貝們一起「共好」別忘了太陽西沉後,仍有皎潔的月光在。

分享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 item.title }}

{{ item.desc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date }}

瀏覽數 {{ formatNumber(item.views) }}


{{ item.author.title }}

{{ item.author.subtitle }}

{{ item.author.desc }}

分享

Most Followed Articles
你可能會喜歡

Related Articles
廣編企劃

讀取中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