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安寧照顧基金會

共有 16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安寧照顧基金會: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嗎啡的「折騰死」-從傅達仁安樂死看善終
安寧照顧絕對不是只有嗎啡,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醫學會皆指出,90%的患者經由簡單的藥物,就能有效的控制癌痛,而醫師用藥往往是從「最無侵入性」及「最簡單給藥時間」逐漸調整方式及劑量。傅達仁提到的「口服型」、另有「穿皮貼片劑型」都是優先選擇的方式。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8/06/08
心靈加油站
長輩玩「生命探索地圖」桌遊,學會: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表示:「透過回顧過去,我們可以修補錯誤,以及放下錯誤;進而原諒、肯定別人及自己,讓生命更完整。」有趣的桌遊也能讓長者走出封閉的生活,在陪伴和互動中建立人際關係,成為促進健康老化的小工具。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8/02/07
心靈加油站
協助喪偶老人走出哀傷陰影
喪偶團體最後一次活動時,我們提供每位長者一根蠟燭,請他們點燃後,藉著燭光向懷念的此生配偶告別。阿瓊阿嬤對兒女未讓她出席亡夫的喪禮一直很遺憾,只見她手持蠟燭,含淚向亡夫道別;告訴他自己在日照中心受到很好照顧,請他別記掛。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檢視八大非癌 發展安寧困境
非癌末期患者的病程進展、存活期預估等,和癌末患者迥然有別,後者經由腫瘤科醫師依據癌症分期和症狀表現、病程、治療進展,來判定是否為已難治癒的末期患者,一般有其根據,且八九不離十。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楊志良-提倡安寧療護 取代無效醫療
要避免「無效醫療」所造成的浪費,他認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以安寧療護取代積極治療,讓病患獲得更好的臨終關懷與照顧,另一方面,鼓勵民眾簽署《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讓病患活得更有尊嚴,也減少醫療支出。目前台灣僅四分之一癌末病患臨終前接受安寧療護,跟國外已達七、八成相比,努力的空間仍大。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打造多元化長照安寧資源
因應醫療環境的變遷及長照2.0、在地老化及在宅醫療等政策的推行,本基金會的長照安寧推動計畫將不侷限於長照機構,長遠目標將朝向以病人為中心的社區安寧照護網絡,未來服務對象將包含非屬機構的長照工作人員所提供的居家及社區服務,希望藉此打造、充實多元化安寧資源,讓長照安寧質量與時俱進。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在最熟悉的地方送別-長照機構推動安寧療護的案例分享
在住機構的長者中, 像金爺爺這樣的案例還真不少;他們視機構為「第二個家」,也是期盼的人生終點,希望能在熟悉的這個「家」,由家人陪伴下,依自己意願安詳走完全程。這也彰顯了「安寧照顧」對長照機構的長者而言,是生命末期非常重要的資源,不僅提供個案本身舒適護理,也幫助家屬心理及精神上獲得支持,減少因親人離別所產生的負向情緒,同時促進家人間的理解與配合,讓個案生命在尊嚴及品質下平安善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7/06/24
心靈加油站
哭泣無罪!用「悲傷五階段」好好地和親人告別
經過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的心理轉折後,慢慢地讓人能夠勇敢接受即將離別的事實。其實有許多人在有限的生命時光內,創造了無限的生命回憶,讓「死亡」不再是毀滅的颶風,反而變成了親吻生命終點的微風。
小虎文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首掀重病兒拔管話題 曾晴爸爸:如果想她,我們就讓眼淚流下來
曾晴兩年多生命,沒有說過一個字、沒有走過一步路,卻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愛。曾國榮說,之後部落格曾收到一封留言,感謝曾晴助他重見光明,只因為醫師告訴他,眼角膜是來自兩歲多的小女生。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本土化靈性照顧的特色
善終,前提在於靈性平安,它必須達到受苦的意義與面對死亡的準備兩個要件;其次,隨著疾病末期的變化,病人會出現各種靈性課題,例如不能接受病情、不能接受死之將至事實、不甘願、不放心、放不下、做錯了等靈性困擾;到了多重器官系統衰竭與臨終階段,病人的不捨、死亡恐懼、心願未了則成為靈性照顧核心議題。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成為璀璨落櫻 日本完璧終活之美
「死亡就像櫻花謝了,但生命也有滿開時。」周希諴醫師指出,這句話就是日本人面對死亡的態度,他們的生命教育不僅是一門課程,也成為一種文化。有30﹪至40﹪的人開始考慮「終活」,除了「不給家人帶來困擾」的表面理由,其實也反映出日本高齡化社會與少子化的問題,迫使他們不得不正視終活的需求。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幽谷伴行 以愛為名-談安寧志工服務
同理心是服務單位篩選安寧志工時第一條件,同理心並非愛心的等義名詞,它也需要透過不斷教育和訓練加以培養,尤其是,在與病人及家屬互動過程中,不需要過多安慰的辭令,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來自真誠的感同身受;因而如何培養並表達同理心,是安寧志工必備的基礎能力。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1 2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