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心靈加油站
台灣現況 專職藝術治療師都是奢求
2005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兒童安寧照護小組」的台北榮總兒科病房,已經陪伴300多個孩子平靜往生,督導長沈青青至今都「奢求」不到一位藝術治療師,「現在只能由畫畫義工老師來帶著孩子作畫,但達不到藝術治療的程度。」此外,她們也很希望,給孩子添一個洗澡機,可連置的病房空間都難尋。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心靈加油站
願與病人一起苦
為了落實「善生善終」華人傳統的人生觀,安寧療護必須跳脫「病房」框架,成為一種態度和生命理念。安寧療護不是只有在病房、醫院裡實施,也不是只有「要不要插管」的是非題;理想的安寧療護服務,含括「五全照護」,即全人、全家、全程、全隊、全社區照護;「三善」—病人善終、家屬善別、活著的人善生。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30

樂活養生
安寧緩和醫療 台日經驗大不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安寧緩和病房主任周希諴分析,台灣能在安寧照顧得到這麼好的評價,最大優勢就是有健保給付,目前健保給付包括癌末患者、漸凍人等10大類末期患者的安寧照顧,「日本的健保則沒有包山包海,民眾必須付三成自付額,部分負擔愈高就會產生排擠作用,不是病況符合就可做。」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6/05/25

心靈加油站
從《妻子的記憶》談失智症的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由於失智症這些疾病特質及其帶來的廣泛影響,要提升末期生活品質,必須趁疾病早期、病人尚保有自主決策能力時,及早提供安寧療護與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作為病人與家屬治療照護的選項,讓病人為自己終將面對的生命終體做出具體、有尊嚴的決定。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