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jpg)
社會資源
陪伴,是最珍貴的承諾—如何用法律保障長輩的財產與生活權益
許多長輩出於信任或親情,將房產或存款提前贈與子女,卻在關係變質後陷入無家可歸、求助無門的窘境。從法律角度來看,若沒有留下保障自己的條件與文件,這樣的贈與一旦完成,長輩往往會陷入失去保障的困境。(圖片來源 /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6/26
.jpg)
社會資源
長輩立遺囑該注意什麼?
立遺囑不只是財產的分配,更是長輩對家庭的最後叮嚀。越早準備、越清楚規劃,越能為家人減少爭執與遺憾。尤其在長照家庭中,照顧者長期付出,透過遺囑傳達感謝與保障,是對情感與公平的雙重肯定。(圖片來源/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6/25

社會資源
意定監護對失智者在法律與生活的雙重保障
台灣自108年正式實施「意定監護」制度。簡單來說,意定監護是指在個人還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時,透過公證制度,預先指定一位或數位值得信賴的人,未來如果發生心智退化或無法處理自身事務的情況下,擔任其監護人。(圖/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5/30
.jpg)
社會資源
扶養不是義務?從法律看照顧關係的界線
「我已經自己育兒、工作兩頭燒了,怎麼還要幫忙支付爸爸的長照費用?我們已經十幾年沒聯絡了。」這是小芸向社工訴苦時的話。(圖/Freepik)
林佳頻律師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