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立:疫後房市熱昏了嗎?
顏炳立:疫後房市熱昏了嗎?
疫後房市是有一點買氣和熱度,但仍是在「下不去,上不來」「捏怕死,放怕飛」的處境。
Smart智富
2020/10/06
瀏覽數 6,984

文/顏炳立
最近房市好像很熱,報紙上盡見房市「熱昏了」「買爆了」的報導;街上常有行銷建案的廣告車到處跑,還有喊價驚人的個案頻傳。像台北市有一案在蛋白區,原本從每坪3位數跌到2位數,最近又拉回3位數;另一案在台北市文山區每坪竟炒到8字頭;在桃園市青埔,乏人問津的地方每坪開價40萬元。這些是在喊爽、在做解套行情嗎?
疫情是舒緩了,但經濟尚未復甦,中產階級買的量、單價、總價是有限的。今年1至6月,全國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平均每月約2萬3,000多棟,推估全年可逾30萬棟,比起去年的30萬棟,只能算是健康回溫的市場。疫後房市是有一點買氣和熱度,但仍是在「下不去,上不來」「捏怕死,放怕飛」的處境,可是業者卻馬上「忘了我是誰」的喊漲、開出挑戰區域的天價。這我只能給5個字:「祝福與祈禱」。
2、績效表現抗跌 在疫情下更顯優勢
促使這個趨勢明顯加速,其中一個原因是跟產品績效表現有關。有充分證據顯示,管理良好的公司,不僅ESG評分較為理想,就連長期股價表現也優於大盤。即使是疫情爆發至今,ESG基金的績效相比其他資產類別表現相對抗跌,這對ESG概念的發展發揮極大的支撐效果。
對投資人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還困擾著全球的情況下,ESG所提出的標準包含重視營運道德、員工健康福利、有效的風險管理與環境保育等,都讓符合標準之企業更具競爭力,這也解釋了為何ESG的投資變得愈來愈重要。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有專家認為環境威脅是疫情爆發的核心,主因是生物的多樣性減少、天然棲地逐漸消失等因素,致人畜共通疾病的大量蔓延。此次新冠肺炎的病原體,就屬於人類與動物都會感染的病毒。
不僅如此,這次疫情還凸顯出社會與治理的重要程度不相上下,在某些重要的企業類別中,像是醫療保健、糧食供應及零售等,人力資本與企業行為的重要性日益明顯。一旦發生問題,公司的緊急應變方案與營運持續計畫能否奏效?這些流程夠不夠嚴謹?員工是否有足夠的熱忱,足以支撐公司熬過艱困時期?公司能否保護現有市場,並將重心移往新的優先項目及投資機會等等,都將是企業未來需要繼續面臨的課題。
數十年來,永續投資人始終關注這些議題;時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則引起所有人的高度重視,繼而加速ESG相關法規的建置與推展。預料這些議題在疫情危機過後,討論熱度也不會因此降溫。(本文作者為瑞銀資產管理可持續暨創效投資主管)
原文經Smart智富同意後轉載,原文請點此
推薦閱讀:
繼續閱讀:
1. 退休理財新選擇——ESG投資
2. 3角度找出投資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