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齡閱讀

#囤積症

共有 7 則相關文章

長期照護
面對長輩有囤積狀況該如何應對?照顧管家分享4點原則
囤積的行為因為通常時間都是長期累積的習慣,要改變是相對難的,給予時間,慢慢地去進行,降低壓力與脅迫性,同時,也幫長輩找到新的生活重心,會有機會看見轉捩點,祝福每個家庭都能找到適合的相處模式。
賴芝瑩 Riva
2024/06/11
心靈加油站
為何長輩那麼喜歡囤積呢?「囤積」,是無法被填滿內心的缺口
在追逐現狀的滿足時,不會因此而填補心理的空缺。囤積上也有同樣問題,蒐集東西不見得不好,但過量了,過度了,都不會是好事。當自己沉迷於蒐集很多類似的東西時,可以花些時間省思自己為什麼這些東西,對我而言是這麼重要?
臨床心理師 黃耀庭
2018/11/27
社會資源
老後生活不獨居 新北推「青銀共居」再補助1萬元修繕費!
有些長輩們會認為,應該留給兒女回家時的「備用房」,但一年可能累積起來的天數卻不超過一禮拜,與其讓空間閒置,不如開放給學生青年吧!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8/31
新聞政策
長期照顧服務法正式上路、中市「三不政策」讓失智長者有尊嚴、老人儲物亂糟糟小心是失智6/9【新聞彙整】
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依台灣老人失智症盛行率8%估算,失智人口已逾26萬,中度失智推估可能已占六分之一、約4.3萬人。但衛福部統計,包括團體家屋、老福機構、護理之家及榮民之家,失智照護床位全台只有1293床,照護能量不符比例。
愛長照編輯團隊
2017/06/09
心靈加油站
父母怎麼變成囤積狂?請看見他們的執著與不安-《父母家的斷捨離》
我們無法拋開「不可以浪費」的刻板觀念,甩不掉「物品代表自己」的執著,基本上,我們不善於「丟東西」,人可以說是一種會在無意識之中囤積東西的動物。父母擔心「東西不夠會造成生活困擾」,因此囤積東西是他們用來擋掉不安的盾牌。雜物四溢的老家就是受到盾牌保護的堡壘。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2017/04/19
樂活養生
不安情緒的真面目-婆婆「丟不掉」的便器椅-《中年斷捨離》
換句話說,放著就代表「自己有一天可能用得到」,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件事很可能成真。   物品本身的「磁場」會讓人忍不住受到吸引。我無法坐視婆婆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自己老了之後需要用到便器椅」的想法。
熟年優雅學院/太雅出版社
2016/12/23
長期照護
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
如果長者並未罹患或經醫師確診為失智症,有可能是精神醫學上所認定的「囤積症」患者。 1966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症(hoarding)」的相關研究。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症」是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伊佳奇
2016/11/21

訂閱電子報

必填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

送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