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
伊佳奇:婆婆囤物塞爆家 該怎麼辦?
如果長者並未罹患或經醫師確診為失智症,有可能是精神醫學上所認定的「囤積症」患者。 1966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症(hoarding)」的相關研究。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症」是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伊佳奇
2016/11/21
瀏覽數 86,826

光惠睡眼惺忪的說,昨晚先生與婆婆發生爭執。先生經過長期的忍耐,已是忍無可忍,決定要將婆婆收集來堆積家中的物品都丟掉,婆婆氣的一直哭訴兒子不孝,那些是她辛苦收來的,是屬於她的,怎麼可以丟掉,家庭的生計還要靠這些。
(圖片來源:pixabay)
婆婆吵到一晚都不睡,堅守她的物品,還一邊哭訴,弄得全家都不能睡覺。
華安聽到後,心有戚戚焉的表示,她公公也有類似情況。罹患輕度失智症的公公喜歡到外面收集塑膠袋,甚至於是人家用過的也拿回家收藏,弄得家中一股怪味道,也惹得到處是蟑螂。
先生常為這事與公公爭吵,家中環境與氣氛都很糟,公公卻不自覺。
對於這兩位剛加入支持團體的家屬,我還是先說,妳們全家都辛苦了,長者的行為所造成的困擾,應該已經持續一段期間,大家可能都忍了很久。
我接著說,既然家中長者已由醫師確診為失智症患者,他們這方面的行為是因為疾病所造成,應不是故意要如此做。
做為家庭照護者有必要認識失智症是會影響認知功能有哪些的退化,又與收集行為有何關係,如果我們既不懂失智症是什麼,又不會照護技巧,那失智症長者因我們的態度衍生出更多精神行為症狀,家庭會不得安寧。
曾有失智症長者將外面收的「垃圾」,堆到最後家裡放不下,長者還將它們回收擺在路旁,自己睡安全島來堅守這些「財產」。也有失智症長者將台北市東區精華地段公寓變成回收場,附近居民憂慮逃生困難,報警處理。
(圖片來源:pixabay)
囤積雜物塞爆家中、影響公共安全的新聞,近年時有所聞。
如果長者並未罹患或經醫師確診為失智症,有可能是精神醫學上所認定的「囤積症」患者。
1966年美國醫學論文已出現「囤積症(hoarding)」的相關研究。兩年前,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新版診斷與統計手冊當中,正式將「囤積症」定義為需要治療的心理障礙,「囤積症」是失智症及強迫症的症狀之一,患者不只將垃圾當寶,還把雜物堆滿整屋子,影響全家人。
失智症長者因認知功能開始受損,短期記憶缺乏、也欠缺現實導向、影響辨識及判斷力等,無法理解現在所處的人、事、地、物,回到自己過去的生活時光,對於當年無法滿足、或認為是珍貴的物質,他們會希望收集並擁有,會努力、甚至拼命保護這些辛苦得來的物品。
兩位新加入的家屬接著問,那今後她們是否要生活在這髒亂中?
我表示,是有方法可努力來避免的。
我強調,不需去指責他們,也不需去肯定他們的行為,而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生活有內容及目標。
家人如能多一點時間陪伴,請他們一起出門購物、買菜、烹飪、洗衣、溜狗、種菜、整理花草等,或者安排他們去日照中心參與活動,建立他們的生活目標。
這是用家人的愛與關懷才能改善的症狀。
(圖片來源:pixabay)
本文同步刊登於《康健》,原文請點此。
失智症怎麼照護: